虽然工信部出台有关国内乳企兼并重组的细则不久,但市场分化已经逐步显现出来。目前随着伊利半年报的发布,也意味着国内乳企上半年的业绩已经完全呈现出来,其中不难看出,除了龙头企业和布局全国的乳企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之外,其他区域乳企与之差距正在慢慢拉大,未来国内乳业市场将逐渐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表现迥异
工信部号召乳企整合重组、恒天然“毒奶粉”事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近日来,乳制品行业极不平静,一系列历史性的改革不断冲击着原有格局。
在近期各乳企披露的半年报中,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其中,固守前三的依然是营收为240.2亿元的伊利,同比增长13.41%,净利为17.4亿元,同比增长128.22%。蒙牛营收为206.68亿元,同比增长13.3%,净利为7.495亿元,同比增长16.3%。光明乳业营收为74.43亿元,同比增长15.2%,净利为1.48亿元,同比增长53.06%。同时,贝因美营收为32.1亿元,同比增长42.16%,净利为3.8亿元,同比增长94.21%。雅士利营收为21.53亿元,同比增长27.5%,净利为2.94亿元,同比增长34.1%的表现也相对强劲。
但区域乳企和刚刚被罚的合生元则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三元乳业营收为18.51亿元,同比增长9.35%,净利亏损3803.61万元,同比下降211.89%。皇氏乳业营收为4.8亿元,同比增长42.16%,净利为2113.66万元,同比增长12.6%。合生元营收为20.61亿元,同比增长51.3%,净利为2.98亿元,同比增长8.6%。可以看出,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甚至市值规模更小的企业之间,将相差越来越大。
内忧外患
业内专家指出,仔细观察四大乳企的半年报可以发现,四大乳企的销售费用均有15%左右的增长,由此可见行业竞争环境较为激烈,四大乳企不得已通过销售费用的增长来保持业绩的增长。同时除了外部环境之外,各乳企自身也存在各种不同的发展特性。
首先,作为三大龙头乳企之一, 蒙牛在2012年上半年受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降1.2%,净利润同比降18.4%。而从2013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增长的角度来看,蒙牛乳业已经走出食品安全事件的阴影,正在缓慢恢复。其次,光明乳业此次半年报中增速最为抢眼,一方面,不同于蒙牛和伊利,光明乳业的液态奶主要集中在巴氏杀菌乳,而巴氏杀菌乳相比常温纯牛奶利润率更高。另一方面,该公司还“首发”了莫里斯安常温酸奶,因为鲜有竞争,利润水平自不言而喻。
而相对应的三元乳业则交出了最差成绩单,立足于北京市场的三元,并未及时进行全国化扩张。如今在国内乳业格局基本已定的情况下再行扩张,困难程度显而易见。另外三鹿奶粉品牌危机难以消散,也让三元在发展道路上背上包袱。作为区域性乳企的皇氏乳业虽艰难地保持净利润的增长,但始终遭遇全国性乳企的围追堵截。
两极分化
由于奶源资源越来越集中,国内乳业将形成寡头竞争格局。根据工信部有关乳业兼并重组的细则规划,2018年,中国或只保留50家奶粉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考虑到目前中国同类企业多达127家,折算下来,五年内的淘汰率高达六成,业界预计,龙头乳企将成为最大赢家。
据悉,上述细则中提出,到2015年,保留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80家,到2018年,将进一步下降至50家。相关人士称,国家将鼓励有优势的中小乳企兼并重组或者组成产业联盟,但是对实施的兼并乳企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而这将主要体现在对其财务的要求上,因此,各乳企的业绩报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重点。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就液态乳制品领域而言,行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伊利、蒙牛、光明布局全国市场,其中光明集团在上海市场优势明显,三元股份立足北京市场并试图向外围扩张,皇氏乳业立足西南市场也欲向其他市场进行扩张。若区域内的小乳企最终壮大为区域龙头,其依旧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实现发展,皇氏乳业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食品安全被高度关注的当下,区域乳企必须严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进而确保自身的区域龙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