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冬奥会开幕了,这几天各项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奥运赛场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在韩国这样的国家,什么故事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今天倒想聊聊关于泡面的话题。
这是因为方便面跟中国奥运有很深的渊源。而且这种渊源几乎是在自发状态中形成的。记得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使出洪荒之力的游泳运动员傅园慧,正是带着一大堆方便面去了里约热内卢。
在这届奥运会上,有很多运动员手捧泡面埋头大吃的镜头。“铁榔头”郎平教练,带领队员们集训到深夜后,一个人偷偷吃方便面补充体能。国兵队夺金的庆功会上,总教练刘国梁亲自给队员们煮方便面。女排主力朱婷过安检时行李超重,原因居然是带了太多的方便面。“表情包”傅园慧更自称是“泡面宝宝”。
跟我们有着相同饮食习惯的日韩等国运动员也不遑多让。日本兵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在里约参赛时收到了妈妈的爱心包裹,里面最多的就是她爱吃的方便面。韩国运动员们不仅带了家乡的方便面,还不辞辛苦地将韩国特色的煮方便面专用锅也万里迢迢带到了巴西。
最夸张的是上一届伦敦奥运会上,为韩国赢得首枚体操金牌的运动员梁鹤善,因为钟爱方便面,夺金后的奖励之一就是全家终生免费供应的方便面。
就在本届冬奥会开幕的前几天,康师傅在平昌的奥运面馆开业了。红彤彤的门店年味很足,很是喜庆。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康师傅也开了这么一家面馆。看着这些一路追随着中国奥运代表队的方便面企业,内心竟有一丝感动。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当你在国内,货架上琳琅满目,唾手可得时,你不觉得它有多珍贵,可当你换个环境,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往往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它的存在。我也有多次海外旅游的经历,在尝过各种风味以后,回到酒店,想起那些奇奇怪怪的味道,心里渴望的竟然是一碗中国的泡面。
我想,奥运村里,那些放着各国美食不感兴趣,偏偏对泡面情有独钟的运动员,跟我应该是同样的想法。
传统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是让人食指大动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
如此便不难理解奥运会上,运动员对着方便面大快朵颐的场面。自从中国重回奥运大家庭以来,饮食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中国队,身在异国他乡,水土不服,吃什么成了一个大问题。又不可能大老远的带个厨师过去,这个时候,方便面就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流水的运动员,铁打的方便面”,这也正是方便面与运动员结下不解之缘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异国他乡,激烈的比赛节奏中,也许只有那一碗热腾腾的泡面,那种熟悉的味道,在大家闷头大吃的热闹声中,才能让运动员从焦虑中平静下来,找回重新出发的力量吧。
方便面视角下的奥运会,其实就是我们饮食文化,民族性格的一种投射。
大家都说,外出旅游有两样东西少不了,一个是康师傅方便面,一个是老干妈辣椒酱。正是因为这两样东西直接体现了中国人对味道的追求,康师傅的面食是中国特色,汤料也是中国特色,老干妈更是这样,无酒不成席,但是没有辣椒也同样食之无味。
方便面曾经是几代人儿时的回忆,是旅游途中温暖的慰藉,是选择的自由和权利的平等。直到今天,它仍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积极的意义。买不起高铁上昂贵的快餐,不想忍受价高质次的盘剥,你至少还有方便面给的底气。
社会在进步,但有些东西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之中,那就是,方便面就是底线,就是标准,就是筹码就是武器。
我们需要以更客观的态度再次认识方便面的价值。它的存在意义早已超越食品行业,升华为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一种符号。关于方便面的谣言有很多,有人说不健康,有人说高热量,但这些声音都刻意回避了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已经存在几十年的行业,它的功能已经得到充分的检验。方便面在奥运会赛场上的频频出现,运动员拿来当伙食的东西,当成充电食品,究竟健康不健康,事实已经摆在眼前。
有个细节,可能很少有人关注到,作为方便面行业的代表,康师傅进入大陆市场已经25年了,25年里,如果说方便面更多承担的是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旅行途中的吃饭问题,那么今后它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回归经典,拥抱品质。而我们如果以更客观的态度面对方便面,就能发现,没有哪种食品可以取代方便面的地位,它依然是居家旅行的不二之选。
25年的沉淀让方便面成为一种“国民食品”,与这个国家大多数民众的饮食习惯化为一体,具备了顽强的生命力。
这段时间,一些在市场上消失已久的传统食品又重回公众视野。北冰洋、袋儿淋等一系列饮料老品牌重新上市并取得不错效果,停产十余年的摩奇也踏上了复兴之路。
这些老旧而依然在记忆深处的传统美食跟方便面颇有几分神似,它们是国民品牌,价廉物美,老少咸宜。它更是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留下的烙印,哪怕经历岁月的洗礼,也很难从身上抹去。
方便面则更进一步,不挑环境,不管你在哪里,只要能找到一杯热水,几分钟内就可以尝到家乡的味道,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中华传统美食的一部分,给予它更多的尊重,更多的认可。
回到平昌的冬奥会,韩国是我们的近邻,饮食习惯相差不大,不像在西方国家举办的赛事,这里的食物可能不至于碰到难以下咽的问题,但我相信,依然会有不少运动员把泡面带去了比赛现场,依然会有人惦记在运动场外康师傅的那个奥运面馆。
对中国人而言,方便面是个特殊的存在。我女儿今年才10岁,她最常念叨的食品不是肯德基,也不是必胜客、麦当劳,而是方便面。我们儿时吃的是物质匮乏,而在这一代人身上,吃的是乐趣。
从这些游客,从这些运动员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方便面的未来,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光明得多。
去年底以来,以方便面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康师傅业绩逐渐回暖,实现了U型反转。康师傅2017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营收达到142亿,增长3.73%,方便面及饮品的收益分别同比成长5.76%及2.82%。
到了这一年的8月份,情况更加明朗,8月21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康师傅实现营收285.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
如果考虑到方便面行业多年来跌跌不休的下滑势头,这种增长颇具观察意义。还有一些指标则更具说服力。支撑方便面业绩增长的是高价袋面。以康师傅为例,2017年上半年,高价袋面仅占康师傅方便面销售额的36.57%,但却同比增长29.07%,成为半年报飘红的“业绩担当”。方便面行业的另一巨头,统一集团,5元以上的产品营业额占比也从上一年的12%,飙升到去年的21%。
一方面推进经典回归策略,另一方面推出高端系列产品,方便面行业终于摸准了消费市场升级的脉搏,找到了方便面之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的要害。不是面不好吃了,也不是消费者的嘴变挑剔了,而是消费者希望看到更丰富更有内涵的产品。
康师傅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这说明,方便面的基本面依然不可撼动。而只要跟上消费转型升级的步伐,方便面的未来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那些叫冷的声音可能忽视了方便面在中国的生命力。
康师傅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这说明,方便面的基本面依然不可撼动。而只要跟上消费转型升级的步伐,方便面的未来可能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些叫冷的声音可能忽视了方便面在中国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