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很多头衔,当代粤菜走向世界的践行者、推动者;港式粤菜的引领者。可无论他获得了多少荣誉,从心底深处,他始终有个最清醒的自我认知:我就是一个能保证菜安全健康好吃的厨师。
欧锦和
“南天鲍皇”华丽又艰难的身份转换
1977年,走进澳门一家餐厅的厨房,年仅18岁的欧锦和开始了厨师之路,一年后,他回到香港跟随多位名厨学艺,并得到香港厨师怪杰——刘以德师傅的青睐。24年后,他摘得具有“中餐奥林匹克”之称的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冠军。“南天鲍皇”欧锦和的名字,自此在厨艺界声名鹊起。
以冰鲜南非鲍鱼作为参赛作品
稍有差池,就有功亏一篑的风险
在厨艺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欧锦和放弃国内优厚的条件,应美国中餐协会邀请参加「煮遍天下之美国篇」的巡回交流演出。这让所有人都吃惊的举动,在他眼里却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施展的天地更宽了。
在美国十多年,他参与了大小九个餐饮品牌的建设后, 2014年,他选择重返广州。在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四星级宾馆的偏僻地点创建“锦和尚品”中菜馆;在餐饮寒流面前,别人都是缩减开支,他却增加人手搞好服务;别人都对大型宴会避之则吉时,他却大张旗鼓逆势而为,打造成“宴会专家”。别人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做到了。
粤菜创新前,先要找到根基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菜系,像粤菜一样有如此复杂的庞大体系:大都市风格的广州菜流派,山林野趣的客家菜流派,具有“国际范”的港式粤菜流派,千奇百巧、精美的广式茶点,它们自成一派又有着共同的根基——将食材原有的特点更加充分地强调出来,让食客体验到属于食材本身的味道。
粤菜是一个擅长融合和与时俱进的菜系,有人说“粤菜无正宗”,并不是说没有经典的粤菜,而是说粤菜在每个时期内对经典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是民国时代粤菜的发展有个很有生机的时期,那时的师傅们创新了很多粤菜品种,例如将白切鸡演绎出豉油鸡、金华玉树鸡等等,就是改良的菜式,这些菜式经过时间的积淀,又成为了经典。
“菜品一定要有根基,食材和烹饪方法需要创新,但要先找到根基。”从澳门入行,在香港师从名厨,历经澳洲、北京、广州,在美国征战十年,又回到广州,欧锦和以开放的心态学习世界饮食特色,其实是为了自我更好的创新和传承。作为港式粤菜的代表人物,他牢记“粤菜厨师”这个身份,抓住粤菜的精髓,创新了鲜鲍与盐焗技法结合的新菜式盐焗鲜鲍鱼,当然,欧锦和也相信“过不了多久,这道菜也能成为经典名菜。”
而现在很多年轻粤菜厨师在做所谓高端餐饮的融合菜、创意菜,菜式冷热不分,为了卖相将热菜当凉菜摆盘,食客只能吃到凉掉的菜,不分主次,忽略烹饪的本质。在欧锦和看来,忽视菜式最基本的味道,只会让人对新派粤菜产生质疑。
在厨房做事一定要有标准
在欧锦和的眼里,标准就是美味和踏实。
一切花里胡哨的招式,都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味道,才是真正的王道。一样的食材,但“功力老道,就可以恰到好处地做出美味,那种技艺的恰到好处,是厨师对标准的把握。”, “厨师是美味的灵魂,为了让顾客品尝到菜的最佳味道,我长期培养厨师并与兄弟班组建厨师队伍,确保厨师队伍的稳定性、持久性、标准性,以及充分发挥食材同人才的重要性。”欧锦和不断强调厨师厨艺的重要性。
与美味同等重要,甚至超越它的是——踏实。“我不能保证我们的出品是最好味道的,但是能保证是安全、可放心食用的。”在欧锦和眼里,一名能在厨房掌勺的厨师,不仅要有厨艺,更要有厨德!
如何寻找到优质食材、好调味料,怎样搭配才对身体有益,如何充分利用食材,食材怎样才算是健康的,如何从源头把控食材安全……这是在厨房做事必须掌握的标准,也是一个餐饮人的底线和坚守。
做事有标准是所有餐饮人的共通点,达标才能脱颖而出!因为有标准,所以欧锦和成为港式粤菜的代表人物;因为有标准,欣和才能与米其林指南“一见钟情”,成为2018年米其林指南中国大陆调味品唯一指定合作伙伴!欣和,以行业高标准而要求自己,致力于将高品质的调味品带给每一家。6月28日广州米其林指南即将发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