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联合全球领先的感官科学实验室——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举办了一场感官评价体验活动,探索食物美味背后的奥秘。
食物安全不安全,有安全检测机构;食物好吃不好吃?为什么好吃?又该如何定义?这背后其实也有一套评测体系,叫做感官评价。优雅的葡萄酒品评,就是感官评价的一种。
“感官”是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通常人们所讲的就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官,这是使刺激完成的渠道。熊猫指南优选食材时,是如何判断食物的风味呢?靠的也是感官评价。
怎样的一碗米饭才算好吃?褚橙比其他冰糖橙好在哪里?普通消费者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许能说出一两个特点,但往往盲人摸象,难见全貌。
熊猫指南举办感官评价活动,就是带领消费者进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感官科学实验室专业品评员的日常训练,感受专业的感官评价技术。
在感官评价活动中,体验员先分成AB两队进行了PK赛,比赛内容是味觉测试和嗅觉测试,这是专业品评员选拔的必经环节,在总分20分的测试项目中,A队得到了6分,B队得到了11分,可见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官都在及格线以下。
通过专业的感观评价,消费者在了解了是好农产品的同时,还可以用详细的数据来说明是那些特性让消费者喜爱,及它好在哪里。这样可以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像评鉴咖啡、红酒那样,品尝出匠心种植者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这次体验,让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沉浸式地体验了熊猫指南对于农产精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熊猫指南“定义好吃”的背后是科学标准。
好物的探寻
好吃,是很多国人的信仰,但近年来对食材的顾虑又让人们无所适从,“好吃”与“吃好”成了一个摇摆不定的难题。
但熊猫指南坚信中国还有匠心农人在苦心经营,只是他们不为人所知所信。因此,熊猫指南通过自己独立的调查,来告诉老百姓:什么农产品好吃、在哪里、为什么好吃等信息。在这次活动的开场致辞中,熊猫指南CEO毛峰介绍了熊猫指南的上榜五大标准——环境好、品种好、种植好、品质好及物有所值。
在2017年,熊猫指南调查团队累计行程35万公里,途经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乡镇村落,完成了首期榜单产品的全部调查工作。
这些上榜产品是从数百种优质农产品中精挑细选出来,其面积小的几百亩,面积大的数万亩,在中国广袤富饶的大地上,无论东西南北,皆有天赐良物。
2018年3月21日,熊猫指南首次发布春季榜单,榜单发布之后,熊猫指南的调研员又开始上路探寻。
熊猫指南品牌总监马祎分享了调研视频,用实例展现了熊猫指南如何调研环境、种植、品种。
这次感官评价中的一款小米就是熊猫指南夏季调研中发现的优质农产品,即便体验员不够专业,但在实验室给出的5项指标中,这款小米的多项指标仍旧取得了很高的得分。
在“吃好”和“好吃”之间,熊猫指南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客观评价体系,毛峰称之为:“优质农产品的米其林、匠心农人的奥斯卡、中国品质农业的标准普尔”,以激励农民去种好东西,进而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激励消费者去购买好东西,使中国人的生活更健康、更讲究。
熊猫指南这次感官评价活动,是对消费者的一次科学启蒙,受益者是消费者;而更大的受益者,是匠心种植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