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说的就是我,一头荷斯坦奶牛。十多年前,我的祖辈漂洋过海,来到北纬47°的中国齐齐哈尔,而我则在这里出生、成长,已经是一头“中国牛”了。
今天,我想带大家体验一场“舌尖上的牧场”之旅。
飞鹤自有牧场“偷偷”溜出来玩耍的小牛【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吃中西搭配大餐,喝天然苏打水,一天餐标超过140元
作为一头“专业”的奶牛,“吃”是我一天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吃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的产奶质量,也就是你们的“奶源”质量。为此,牧场没少在我的饮食上下功夫。
和人类一样,我们奶牛也是“8小时工作制”,但工作内容大有不同。8个小时里,我们有 4个小时是在挤奶或等待挤奶,另外4个小时吃饭、喝水。8小时之外的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比如和小伙伴聊天、八卦,社交必不可少。整体算下来,每天大约有13-14个小时,我都在“卧床”上休息。
为了让小牛健康成长,飞鹤自有牧场为他们建设了“犊牛岛”【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可能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奶牛每天要在吃饭喝水上花那么多时间?
和上班族相比,4个小时确实更长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奶牛体型更大,身体需要更多能量,每天要吃掉50-60公斤草,我们还有4个胃,反刍也要花时间。
与人类不同的是,我们奶牛没有“一日三餐”的概念。每天固定的日程安排是挤奶,我们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挤奶3-4次(产奶多的挤4次,少的挤3次)。在挤奶、休息睡觉的间隙里,一有空我就会吃。为了让我“想吃就吃”,牧场的饮食供应24小时不间断。
怎么样,飞鹤奶牛的福利比人类的大厂还要好吧?
再跟你们“炫耀”一下,我的日常餐标是140元左右,可能要超过了多数白领的水平。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我的食谱里,除了本地出产的玉米、大豆等青贮饲料外,还有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进口的苜蓿、燕麦,同时再配合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可称得上是中西结合的营养大餐。
人类有挑食的毛病,奶牛也有。不过,牧场在尽力解决这种困扰。
他们会把饲草整齐地切割成了我最喜欢的3-5厘米,然后用专门的TMR饲料搅拌车,按照科学的比例,均匀搅拌,充分混合。这样即便我再挑食,吃到每一口,都能保证营养均衡。
对了,我喝的水也很有来头。
奶牛的瘤胃(牛的4个胃之一)就像一个大大的发酵罐,消化分解精料时,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这就可能会导致消化紊乱,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发酸中毒,这是奶牛常见的消化疾病。通常情况下,奶牛反刍时会产生大量唾液,用唾液里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胃酸。
好在我所在的飞鹤自有牧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是著名的“天然苏打水之乡” 。扎龙湿地二克山火山带的休眠火山,孕育了富含微量元素的地下水,呈天然弱碱性。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长期喝着这种自带弱碱性的苏打水,有利于调节奶牛体内的酸碱平衡,保证我们的健康。奶牛健康,产出的奶自然更加优质。
牧草要自种还是进口?奶牛需要什么就吃什么
回到十多年前,我母亲那一代的日子还没有这么幸福。
当时,飞鹤刚开始建设奶源地,中国的大规模奶牛养殖也才刚刚起步。受限于当初诸多现实条件,牧场饲养我们的方式还很粗放,只能“有什么就喂什么”。
那个时候的奶牛,经常吃的食物主要是玉米秸秆,还有些味道一般的干草,比如羊草和麦草。牧场资金紧张的时候,我们还面临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境。
那段日子真艰苦。吃得不好,我们产奶量也不高。2009年以前,奶牛日均产奶量连30公斤都不到,牛奶的乳脂率、蛋白质含量这些关键指标没法跟现在比。
2009年,飞鹤开始布局探索更精细、更科学地管理奶牛的饮食,2010年正式开始实施。从此,奶牛饮食就从“有什么吃什么”,开始向“需要什么就吃什么”转变。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奶牛食谱中,青贮占比大约五成,是奶牛日粮占比最大的饲料,可以看做是我们的主食。此外,还需要一些进口的苜蓿和燕麦来改善伙食,进一步提高营养。
2009年前,这些食物全靠外部购买,质量不易把控。但若奶牛们吃得不好,就没法发挥产奶潜力,牛奶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保证入口饲草料安全可控,保证奶牛营养,飞鹤开始打造专属的牧草种植基地,从源头开始做,把控青贮质量。
青贮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到8月下旬~9月上旬,牧场会检测青贮的干物质含量,达到28%后农场才能收割。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先进的青贮收割机“克拉斯”和青贮专用压制拖拉机,会按奶牛喜欢的长度规格来收割青贮,之后青贮及时入窖封存,经过乳酸发酵,质地才会变得柔软并带有酸甜清香,这样吃起来才美味——成年之后,我一年要吃掉近8吨青贮。
种植青贮并不容易,特别是遇上自然灾害。2020年,光是在9月就遇上3次台风,玉米大面积倒伏,最后只收到了一半玉米。为了让我不挨饿,各个牧场之间就会互相借粮,渡过“饥荒”。实在不行,还可以稍微调整日粮配方,暂时调低青贮比例,从而平稳过渡。
好在,需求量最大的青贮密封发酵后可以储存2年,含水量低的干草可以储存半年;需求最小的精饲料,平时储备一周的量足够了。所以青贮储备可以提前规划,比如牧场在经历了2020年的台风之后,就规划2021年播种一些早熟的玉米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飞鹤专属农场的青贮种植中,大量使用了奶牛粪便做有机肥——牧场周围安排有土地,专门用于粪肥流转,奶牛粪便经过处理、存储后,次年播种时粪肥还田,改善土质,同时也令青贮种植更加环保。
为了给我们提供更好的营养,精饲料选择上,飞鹤早就把眼光从中国拓展到海外。于是,我们陆续吃上了从美国进口的苜蓿草,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燕麦草。这些燕麦含糖量高、纤维量高,同时含钾量又低(钾太高会容易造成让我产后缺钙,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特别适合我快生牛宝宝的时候吃。
现在,吃着本地生鲜+进口饲料,喝着天然弱碱性苏打水——飞鹤摸索了10多年,为我们奶牛创造了幸福生活,我们的饮食也逐渐从粗放的单一投喂,升级到今天的精细化科学饲养。
配方软件设计菜单,不同生理阶段食谱大不同
飞鹤牧场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从2013年起用专门的配方软件(CPM)来给奶牛设计“食谱”。跟人类一样的是,奶牛也有不同的生理阶段,配方软件结合奶牛不同的生理阶段提供不同的食物配方,从而实现奶牛的分群、分类管理,令我们的饮食更加精细和科学。
比如,青年牛好比人类的青少年阶段,围产牛相当于人类的临产阶段,新产牛等于人类坐月子的阶段,高产牛就相当于人类的哺乳期,干奶期类似于人类的怀孕期,是一个不产奶的阶段。
大家都知道,人类坐月子,需要更多营养,奶牛也是如此。而不产奶的牛,就不需要吃“顶配”的营养餐了,青年牛的食谱就会“简配”一点,在保障青年牛正常发育的同时控制营养摄入量,保证奶牛体重不超标,健康程度维持在最佳状态。
配方软件依赖大数据和算法,进行推理计算。它不仅掌握不同阶段牛的营养需求,还要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并且能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比如,设计一个配方要综合考虑牛的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等指标,还要计算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时间等。
引入配方软件前,牧场也尝试给不同奶牛设计差异化的食谱,但工具比较原始,只能用电子表格做简单统计,设计一些大致的指标。更精细的指标,诸如蛋白的消化率、脂肪的消化率、淀粉的消化率就看不到,配方比较粗浅。
引入配方软件后,牧场饲养员充分掌握奶牛的状况、食物和环境的数据,就可以设计出更适合我们不同生理阶段的配方,还能有效减少食物浪费。
给大家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围产牛就像孕妇临产前一样,容易发生水肿,如果像平时一样吃苜蓿草,含钾量高的苜蓿草会加剧水肿,还会造成奶牛缺钙,容易引发产后瘫痪。
后来,牧场检测发现燕麦含钾量比苜蓿草更低,可以减少围产牛水肿,缓解缺钙症状,就开始给临产前一个月的奶牛改吃澳大利亚燕麦。等到奶牛生下小牛后,需要更多钾,这时牧场就会喂给优质的苜蓿草,迅速恢复产奶量。
除配方软件外,每个牧场还配备有专门的营养师,他们悉心研究奶牛的消化饮食,设计菜谱。牧场还为奶牛建立了专门的化验室,任何食物入场前都要检测营养指标,比如蛋白、脂肪、纤维,这些都会成为精准配方的依据。此外,还要检测黄曲霉素等是十多项风险指标,确保饮食安全。
奶牛餐标10年翻两番,日均产奶量增加10公斤
经过飞鹤自有牧场10多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奶牛的伙食越来越精细、科学,光伙食费就翻了一倍。也正因此,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健康,牛奶质量越来越好,产奶量也不断增加。
实际上,关键指标的变化可以清晰反映出奶牛这10多年来的饮食变迁。
2009年,一头奶牛日均产奶量不到28公斤,如今可以达到36-37公斤,10年间提升了近10公斤。以一个牧场1万头牛计算,平均每年增产约3.65万吨牛奶。
据我了解,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的奶牛相比,我们这一代奶牛的产奶量还不算高。不过精细化喂养提升产奶量几乎已经临近边界,未来我们的后代想要更进一步提升产奶量,可能就需要依靠育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了。
除了产奶量提升,牛奶的质量也在提升。今天,飞鹤专属牧场出产的牛奶,乳脂、乳蛋白含量分别在4.0%和3.3%以上,菌落指数指标小于10000cfu/ml,体细胞≤20万个/ml ,安全性和品质远超中国标准,也超过了欧盟标准。
奶源质量提升,飞鹤奶粉的品质自然就水涨船高,也就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