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疯牛病、二英、口蹄疫等引发的全球性食品安全危机频繁发生,欧盟、美国等率先提出建立一个系统,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进行跟踪和追溯。欧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欧盟内销售的牛肉制品和生鲜水果、蔬菜都要具有可追溯功能,以保证饮食安全卫生。同时要求出口到欧盟的肉类产品从2005年起必须具备可追溯功能,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该法令对食品制造业实际上形成了新的技术壁垒。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要求在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生产、加工、包装或掌握人群或动物消费的食品部门,于2003年12月12日前向该局进行登记,以便进行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
由于这一体系最早由欧盟和美国提出,所以,如何适应欧盟和美国的新法规要求就成了世界各主要食品出口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更进一步讲,建立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体系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要求,因此,于今年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物品编码协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建立一个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物品编码系统以有效地对食品供应链全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这一议题得到了参会各国编码组织代表的普遍响应,并成为很快达成的一项重要共识,这对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成海指出,在食品领域开展安全跟踪与追溯体系的应用在发达国家并不难解决,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各地区各行业发展均衡。例如德国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体系已经开展了15个月,在相关的产品领域里,已经有80%的零售商成功地应用了这个系统。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保证整个链条不脱节,还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紧密配合。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出口的紧迫需求,市场对建立这一系统的要求已越来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