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Journal)最近发表社论指出,只有合适的监控体系,药品才能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最好的影响。
编者指出,第三世界国家承担着全球将近90%的疾病负荷。
迫于法律和财务问题,制药公司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第三世界逐渐用上了更加有效的药品。然而,与此同时,药品的安全监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自从1960年的沙立度胺事件以后,药品安全监测开始在工业化世界发展。如今,所有发达国家都有一个严格的药品安全监测系统,可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只有25%的国家设立该体系。麻烦的是,由于国家间可能存在遗传和环境差异,一国的药品安全监控数据不能套用于另一国家。
为了更好地汇总各国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学术团体、制药业和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合作建立数据库,如东非抗疟疾治疗监控网,就是基于东非地区的药品普及运动(drug access campaigns)、区域监控体系和公众健康间的合作。类似的合作是可能被建立的。
制药行业除了在别国取得药品许可证以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如建立有效的公私合作,研究现有药品的有效性。东非的成功案例应当成为标准做法。
这么做的长期目的是让每个国家最终拥有自己的药品安全监测系统,很可惜,这些系统的造价非常高,很多国家没有建立这些系统的资源。对于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建立一个新的疫苗项目或药品安全系统,如果二者必选其一的话,无疑将会选择疫苗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需要开发一个全新的资助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药品安全监控体系,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交换项目帮助当地了解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