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时报》公布的数据,在过去一年里,印度食品价格普遍上涨了至少30%,大米的价格已由原来的每公斤20卢比(1美元约合40卢比)上涨到现在的40卢比,城市里已有很多贫民因食品涨价而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雷曼兄弟公司驻孟买经济学家瓦尔马预计,在2008—2009年期间,印度的食品价格可能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而印度政府则计划用增加农业投入的方式来控制食品价格的上涨。
舆论认为,印度食品价格迅速上涨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印度对农业投入不足。印度政府最近几年实施的经济政策多以城市为中心,没有照顾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力日益降低,粮食产量因此逐年递减。另外,印度政府对很多农业原材料产品实施了价格控制,这导致了国内外食品价格通胀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从而降低了印度农民增加供给的积极性,其中油料作物、小麦和豆类作物的供需失衡问题尤为明显。
其次,印度燃料价格上涨迅速。瓦尔马分析说,原油价格2007年上涨了10%,但印度政府严格的价格控制阻碍了价格机制发挥平衡供需的作用,导致了巨大的财政成本。鉴于今年全球原油价格已经飙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印度政府只得在2月将零售汽油价格上调了4.5%,而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必然会带动食品价格上涨。
再次,印度工资水平迅速上升。据一项调查显示,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印度公司员工目前的薪资涨幅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7年印度雇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已上涨14%,这一速度有望继续保持,预计2008年的平均涨幅将达15%。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也给食品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
据农业分析师古特介绍说,为了控制食品价格,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印度政府的根本应对之道应该是恢复对粮食自给自足政策的重视。目前,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政府在新的财政年度预算中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比例,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