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

   日期:2008-06-0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51    

    1996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定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在我国食品安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数量保障,二是食品中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与“食品卫生”同义。中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安全的同时,食物“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中国作为WTO成员,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食品安全已成为影响农业和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据WHO估计,进食不安全的食品导致亿万人发病,这一问题在不发达国家更加严重,如食源性腹泻仍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20万人为之丧生。在过去10年间,世界各大洲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并均有严重食源性疾病暴发。食品生产及加工的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了新的危害,由此引起的食品贸易纠纷不断。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是制约我国食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的食品出口。加入WTO后,各成员利用关税手段保护本国市场与国内同行业的余地已非常小,便纷纷转而采取技术性贸易措施行使贸易保护主义。据报道,我国2003年受贸易技术性措施影响的出口额达95亿美元。

    国际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

    近年来,WHO、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农业组织(FAO)以及世界各国均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包括完善机构设置、调整政策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和科技投入。在FAO、WHO支持下,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WTO的重要文件——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和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的主要内容之一,协定明确规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标准、准则和技术规范被认定为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仲裁标准。

    现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系统,涵盖的内容庞杂,涉及的文件范围广泛,包括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规定的内容,也包括《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等有关环境、农产品的措施与规定。许多世界贸易组织以外的其他国际公约、国际组织规定的影响国际贸易的技术性措施也都属于这个体系。发达国家依靠先进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不断设置新的技术标准,提高农产品进口门槛。我国出口农产品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肉类制品、茶叶、水产品等受影响最大,绿色、有机食品、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

    加强检测技术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体系的不完善和发展不平衡,监测和预警体系刚起步,危险性分析原则还没有真正作为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先进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的使用尚未形成规模,以及缺少对食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技术能力,成为当前发展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技瓶颈。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二英检测监测技术获得国际公认,人畜共患病检测技术有所突破,食品工业用菌安全性评价技术在完善,建成了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了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进展明显,颁布了我国的HACCP应用实施指南。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积极参加国际法典工作,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修改意见以保护我国利益。第二,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食品卫生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范围,使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步入法制管理阶段。第三,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加快建立安全且可控性强的食品供应组织体系。倡导农产品生产的协调统一,保持病虫害防治的彻底性和同步性,提倡科学用药,从生产源头上控制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引进先进技术标准,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行为。加强“白色通行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实施“三绿”工程,搜集绿色信息、开发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开展绿色促销。

    构建食品安全体系,还必须加强食源性检测技术研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有不少空白或不完善之处。如在危险性评估方面,我国对于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还没有应用。我国出口食品企业已应用了HACCP技术,但却缺少覆盖各行业的HACCP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