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顶级的葡萄酒收藏家以前向来只关注最顶级和最稀有的波尔多(Bordeaux)和勃艮第(Burgundy)地区产的葡萄酒,他们对上个世纪最佳年份的酒尤感兴趣。但是,在今年的亚洲最大的葡萄酒产业博览会Vinexpo上,情况却发生了变化:收藏家们对才刚开始定价销售的2009年波尔多葡萄酒产生了兴趣。
当2009年的酒还躺在法国的橡木酒桶里的时候,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品酒专家就已把这年的酒形容为他们此生喝过的最好的佳酿。当欧美各国还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步履蹒跚之际,所有的酒庄指望着他们的新酒能售给亚洲的客户们。
亚洲人对2009年的波尔多酒的胃口显示出他们的理财智慧和热情。许多潜在的买家相信,一旦葡萄酒被装瓶并在存放数年后达到饮用的最佳口感时,其价格将会上涨。去过Vinexpo酒博览会的酒庄老板们被很多人问起有关2009年波尔多酒的详细问题,这一点也体现了懂行的亚洲买家们精明的鉴赏力。
“这里的人对只对极品之极品怀有兴趣,”索斯比拍卖行(Sotheby's)的拍卖人及高级副总裁杰米?里奇(Jamie Ritchie)说。里奇先生在香港接受了《华尔街日报》记者杰克?李(Jake Lee)的采访。
Sothebys
这两瓶彼得鲁庄园葡萄酒上上个月在索斯比拍卖行的香港拍卖会上卖给了亚洲私人藏家。《华尔街日报》:亚洲顶级的葡萄酒买家们是以饮用还是以投资为主?
里奇:亚洲葡萄酒买家喜欢喝酒,也喜欢与朋友分享,体会其中的乐趣。迄今为止,市场的主要推手是饮用的需求。总是会有些以投资为目的的人,也有些人买酒是为了送礼。然而一旦出现了狂热,就会有太多的人参与其中,而他们会买下过多的酒。
《华尔街日报》:在亚洲销售葡萄酒和欧美会有什么不同吗?
里奇:这里的人对酒的激情和狂热更高。北美人还在买酒,但到一定的价格点上他们会适可而止,尽管在过去15年中,人们的价格敏感度也降低了。而亚洲市场主要是集中在高端酒上,这里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张,从顶级的15家酒庄出品的酒,一直到更大范围内的酒,如勃艮第和香槟酒,这里都有市场需求。
《华尔街日报》:亚洲的葡萄酒市场是否已经产生了泡沫?
里奇:从世界范围来看,买家的平均年龄正趋于年轻化。买家所代表的地理区域也在变化,其趋势是从北美和欧洲转向亚洲、南美和俄国。这两个因素意味着酒价将继续攀高,尽管经济形势的波动会带来一些影响。
《华尔街日报》:你对葡萄酒市场有什么担忧吗?
里奇:坚挺的价格为我们保证了葡萄酒拍品的供应,但如果价格走软,拍品来源就会趋紧,找到可供拍卖的葡萄酒就会相对较难。一旦酒价开始下降,人们在价格回升之前也许会出现惜售的心理。
《华尔街日报》:为什么亚洲人目前对葡萄酒如此有兴趣?
里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亚洲人对各种生活精品都开始产生了兴趣,无论是葡萄酒还是艺术品。2008年香港的税务改革更是对这样的兴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政策还允许亚洲的收藏家们将其葡萄酒收藏品返销到原产国。香港监管政策的变化和1994年时纽约的情况相映成趣,当时纽约市场在拍卖禁令解除后开始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