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欧洲议会投票正式通过了一项欧盟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关于香蕉贸易的协议。国际贸易中着名的"香蕉大战",历经16年终告结束。
根据这项协议,欧盟将降低对从拉丁美洲国家进口香蕉的关税,从目前的每吨176欧元在2017年前降到114欧元。而拉丁美洲国家则不再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欧盟,并不会在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中要求进一步减免关税。
"香蕉贸易战"由来已久。1993年,欧盟开始实行"香蕉共同市场政策",即对进口加勒比海地区前英法殖民地国家的香蕉实行优惠,包括免关税和进口配额。但拉丁美洲国家的香蕉则不享受这样的优惠。于是,1995年,一些拉丁美洲香蕉产国把欧盟告到了WTO.
1997年,WTO专家组裁定欧盟的香蕉进口政策违背了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在内的多项WTO条款。欧盟对此不服,提出了上诉,但结果是WTO要求欧盟改变其香蕉进口政策。1998年,欧盟修改了香蕉进口政策,但申诉方仍不满意,要求WTO争端解决机构再次审议,并要求实行报复。1999年和2000年,WTO争端解决机构先后授权美国和厄瓜多尔对欧盟多项产品实行贸易报复。
这场在欧盟、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展开的贸易大战僵持多年,直到2009年,在WTO的斡旋下,欧盟与拉丁美洲国家达成上述协议。
"香蕉大战"不仅关系到贸易,还有更深的历史原因。早在1975年,当时的欧共体(欧盟前身)即通过《洛美公约》(Lome Convention),给予"非洲、加勒比海与太平洋地区"(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ACP)的46个发展中国家香蕉、朗姆酒、糖、大米和牛肉等农产品进口的优惠待遇,目的是帮助这些国家通过贸易减小对外援的依赖。
欧盟之所以在1993年实行"香蕉共同市场政策",意图也正是给予这些ACP国家更大支持。因为,这些国家的香蕉种植者多是一些小型农户,而拉丁美洲国家的香蕉种植者则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如契基塔(Chiquita)和都乐(Dole)。
也正因涉及到美国企业,这场在欧美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贸易之争中,一直都有美国的参与。1999年,美国对来自欧盟国家的多种商品开征100%的报复性关税。
尽管欧盟给予ACP国家优惠,但拉丁美洲国家仍然是欧盟主要的香蕉进口来源国--欧盟市场上的香蕉有70%来自拉丁美洲,主要是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来自ACP国家的只占20%.欧盟是世界最大的香蕉市场。
一旦欧盟降低对拉丁美洲国家香蕉的进口关税,ACP国家的香蕉出口很可能受损,因此这项协议也遭到ACP国家的反对。作为弥补,欧盟将加大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力度。伯利兹、喀麦隆、科特迪瓦、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加纳、牙买加、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里南)2010至2014年内总共将获援助款2亿欧元。
但这种用援助替代贸易的做法,正与1975年《洛美公约》的精神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