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情况

   日期:2012-08-0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313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与合格评定程序、绿色技术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以及近年来逐渐增多的“蓝色贸易壁垒”等。

  一、日本技术标准及技术法规的集中点分析

  (一)分层级的、严苛的技术标准

  日本的标准按照制定部门可以分为国家级标准、专业团体标准、政府部门标准以及企业标准4个类别。除政府在标准化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外,日本的标准化体制充分发挥了专业团体的作用,这种机制确保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又体现了“专家制定”的原则,也能保证所发布的标准符合行业发展要求。

  1.日本工业规格

  日本工业规格(JIS)是日本国家级标准中最重要、最权威的标准,几乎涉及到各个工业领域。主要包括:产品标准(产品形状、规格、质量、性能等)、方法标准(试验、分析、检测与测量方法和操作标准等)、基础标准(术语、符号、单位、优先数等)。《日本工业标准法》于2004年6月修订,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的JIS标志认证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将原来的国家认证变更为由第三方民间机构(登录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废除指定商品制(即政府指定可以标注JIS标志的产品范围)、扩大认证对象产品至JIS定义的所有工、矿业产品及其加工技术;扩大申请者范围,从仅限于日本国内外的制造商或加工业者增加至商社、进口商以及海外的出口商。

  2.日本农业标准规格

  日本的农业标准化管理制度(JAS)是对日本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制度。任何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食品)都必须接受JAS制度的监管。其内容一般包括:使用范围、用语定义、等级档次、测定方法、合格标签、注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认定的技术标准等。近年来,JAS标准体系不断调整和扩充。日本已对393种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制定了相应的规格,这些严格的规格要求堪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枷锁。2006年3月1日,修订后的《日本农林物资标准法》开始实行,其中对JAS制度进行的修改包括:增加了有关流通方法的标准、把注册认证机构移交给第三方民间机构、扩大能够加贴JAS标志的范围等。

  3.遍及各行业的民间标准

  JIS和JAS是典型的日本政府部门制(修)订的标准,除这两个最基本的标准外,日本的民间标准几乎遍布各个行业甚至精确到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钢铁协会(ISIJ)的标准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SO)的标准等。

  (二)日本的产品安全标志

  日本的产品安全标志认证(PSE)是日本的一项强制性认证,就如同我国的CCC认证。日本的《电气装置和材料控制法》(DENTORI)规定,498种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前必须通过安全认证。其中,165种A类产品应取得T-MARK认证,333种B类产品应取得S-MARK认证。其中,B类产品分为简单布线套管和接线盒、100V~300V间的简单单相马达、家用电热产品、家用电动或电玩产品、使用光源的民用或家用产品、家用及商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100V~300V间的电器产品7个部分。从2001年4月1日起,日本DENTORI正式更名为《电气产品安全法》(DENAN)。新的体系将由非官方机构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不但替代了原来的“T”标志,而且还加强了对进口商的惩罚措施。

  (三)复杂的检验检疫程序

  日本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生活标准,对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在安全、卫生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审核程序。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通过日本厚生劳动省管辖的食品检疫所的检查和海关手续之后才能够进入日本国内市场流通。日本检验检疫程序严格,如果企业被发现一次违反农残标准,厚生劳动省就会将对该产品的检验频度提高到30%,12个月内如果再次违反,厚生劳动省将对整个国家同一产品的检验频度提高到100%。这些要求表面上对本国产品、进口产品一视同仁,但由于执行过程中手续繁杂,并在做法上具有歧视性,因而对进口商品形成了贸易障碍。近年来,日本不断加大对于进口食品的监视检查力度、设立更多的检验项目及更高的检验标准。我国是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大国,日方严格且繁琐的检验检疫程序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生产商的负担。

  (四)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2006年5月29日,日本有关部门对所有进口农产品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涉及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54782个限量标准,涉及全部农产品、全部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涵盖了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几乎所有日本从中国直接进口的农产品。该制度也被视为日本最为典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在这个制度实施之前,日本若限制某国农产品的进口,必须先制定相关的检测标准,之后向各WTO成员提出申请,征得所有成员相关机构审议通过后方可进行实施,前后需要约两年时间。但根据“肯定列表制度”,日本避开了复杂的WTO申请程序,对没有参照标准的农药残留均可执行“统一标准”,从而最终达到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目的。

  (五)对于“指定添加剂”的管理制度

  日本对食品添加剂实行极其严格的限制。部分食品添加剂虽已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且被广泛应用,但日本未将其列入获批准的食品添加物清单,或者是即使批准也设定较高的标准,含该类添加剂的产品在对日出口时依然可能受阻。日本通常将某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仅限定于本国生产的传统食品,从而对进口食品形成阻碍。此外,日本食品添加剂的检验程序价格昂贵而且费时,也不利于外国食品进入日本市场。经过多次修订,截至2011年3月15日,日本“指定添加剂”名单上的安全添加剂已达413种。

  (六)日本版“REACH”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

  2008年11月,日本政府表示,将在2010年以法律形式要求从事化学品业务的相关企业就化学品的产量、进口量以及用途等每年向政府报告一次,目的是对可能造成环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这项制度被称为日本版“REACH”。日本版“REACH”对两万多种化学品规定报告义务。政府通过对企业报告资料的汇总分析来把握化学物质总量,并监督其不会对环境和国民健康造成损害。同时,政府还将公布危险性较高的“优先评价物质”,并把有害化学品由354种增至462种,对危险化学品将实行从供货商到生产的全过程管理。该项制度的实施涉及日本包括化学品生产、汽车、电器等数千家企业。2009年7月3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联合发布通报《修订关于化学物质控制法的内阁法令》,共有12种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进口须经授权,有11种则禁止进口;2010年2月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G/TBT/N/JPN/325号通报,将润滑油、液压油、粘合剂(源自植物和动物的介质除外)等12种化学物质指定为禁止进口产品。

  二、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特点及变化趋势

  1.日本农产品TBT通报、SPS通报数量占比明显加大

  日本国内60%以上的农产品依赖进口,因此对于进口农产品的管理几乎涵盖了从添加剂、农药及兽药残留,到标签标志、环保标准,甚至劳工标准等生产和销售的一系列环节。除SPS通报以外,2002年~2011年9月,在日本提交的334项TBT通报中,涉及食品、动植物产品等农产品的通报数就有93项,占比达27.8%。此外,日本对于进口食品的监管体系极其严格,对于以食品为主的产品扣留通报体系也较为完善。针对进口食品农药及兽药残留标准的“肯定列表制度”被视为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核心。

  2.凭借所拥有的技术垄断地位,实施越来越多的严格的强制性技术限制及“绿色壁垒”

  日本的技术标准只有极少数与国际标准一致,当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的标准吻合。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较高,且在某些领域居于技术垄断的地位。如此一来,日本既可以促进本国低标准的产品出口,又可以通过严格的强制性技术限制有效地阻止外国产品对本国市场的冲击。2005年,日本公布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法实施令》修正案。该修正案涉及多类电子、电器产品,对销售数量、环保要求、化学物质使用信息等方面提出了多项严苛要求。

  日本还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不仅要求产品质量达标,而且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都要有利于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害。2011年4月,中日签署《中国环境标志与日本生态标签互认协议》,标志着中日两国在环境认证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有利于消除双方的非关税“绿色壁垒”。

  3.通过苛刻繁杂的标签标准和包装要求限制进口产品

  日本对于消费品的标签标志要求颇为复杂,有的一种产品需要具备数个标志,有的一种标志覆盖近百种商品,其中只有极少数标志与国际标准相一致。JAS修正案规定,自2002年4月1日起,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所有进口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必须清楚地标明原产地;自2002年7月1日起,在日本市场上出售的各类进口新鲜水产品、肉类和新鲜蔬菜类产品必须实施明确的标记制度。

  2008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并于2009年4月开始在国内试行碳足迹标签制度,并不断扩大碳足迹标签制度的产品范围。碳足迹标签制度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优先选择日本本土农产品,从而对我国输日农产品的销售构成影响。

  4.技术性贸易措施与关税保护交替并用

  日本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对大米进口进行全方位限制:实施400%的高关税,使进口大米完全丧失价格优势;实施进口配额招标,在招标中存在国别歧视;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对大米进口仅实行少数几项农残检测指标,1994年为56项,1998年增至104项,如今已有近150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