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3)(晋政办发〔2009〕184号)

   日期:2010-11-3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191    

  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加强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促进设施蔬菜生产健康、有序、快速、稳定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九五”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到2008年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1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38万亩,大中小棚面积77万亩,设施蔬菜产量达476万吨。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同时,设施栽培模式也不断创新,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先后研究设计出了“73155”型日光温室、下凹式日光温室、1028型塑料大棚、生贵式移动大棚、网棚等设施蔬菜栽培模式。

  设施蔬菜生产效益显著,每亩日光温室蔬菜纯收入平均为2万元,每亩大中棚蔬菜纯收入平均为0.5万元,设施蔬菜纯收入是露地蔬菜的5~7倍,是粮食作物的10~20倍。

  设施蔬菜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总体规模小,尽管到目前全省设施蔬菜已发展到110余万亩,产量达到近500万吨,但仅能满足我省冬春蔬菜需求的40%,其余60%仍需外调解决;二是发展不平衡,全省11个市,运城市设施面积达61.27万亩,占全省的53%,发展较慢的市仅有1万亩左右;三是技术装备水平低,全省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的技术设施和机械装备不足整个面积的5%;四是扶持力度小,设施蔬菜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建造1亩日光温室平均需投资4~6万元,1亩大棚平均需4000~6000元。与设施蔬菜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我省用于设施蔬菜发展的补贴和技术推广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我省设施蔬菜的发展。

  二、发展优势与潜力

  我省设施蔬菜生产在资源、区位、生产条件、市场前景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潜力较大。

  (一)资源优势独特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北纬34°34′~40°44′之间,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条件非常独特,光热资源充沛,是最适合发展设施蔬菜的区域。太原以南地区在冬季完全不加温的情况下,日光温室内即可生产茄果类喜温蔬菜,配之大中小拱棚的发展,可建成我省最大的冬春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随着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北部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在不同区域探索和发展适宜的设施栽培模式,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的块状结构,为进一步发展设施蔬菜奠定了基础。

  (二)区位优势明显

  山西地处我国版图的中心位置,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东南西北周边的各大中城市。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差异,我省设施蔬菜生产与周边蔬菜市场有明显的季节与品种互补优势。一是夏秋南方市场。七、八、九三个月是山西蔬菜上市旺季,也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高温高热的生产淡季,为我省夏秋茄果类、根茎类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秋冬西北市场。西北地区因受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约束,设施蔬菜发展较慢,延秋和越冬菜缺口大,山西蔬菜与之相比具有明显价格优势,为我省秋冬蔬菜提供了一定市场空间。三是冬春京津市场。京津地区人口密集,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蔬菜消费市场,地理气候条件造成的我省与华北平原蔬菜上市时间差异,为山西蔬菜提供了市场空间。

  (三)产业基础扎实

  全省60个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县(市、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耕地面积达3300多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我省设施蔬菜生产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产业基础。一是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一大批生产基地通过了无公害等质量认证,并创出了一批品牌;二是菜区农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先进技术;三是技术推广体系较完善,特别是初步形成了一支基层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四是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较完善,培育了一批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五是山西蔬菜在国内、国际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特别在我国北方城市呼和浩特、北京、沈阳及俄罗斯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品牌享有很好的市场声誉。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区域布局,规范设计建造,集成配套技术,推广集约化育苗与商品化处理,突出规模示范小区建设,提升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设施蔬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我省蔬菜的市场均衡供应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 2009年发展设施蔬菜13万亩,2010~2013年,每年发展设施蔬菜18万亩以上,5年共发展设施蔬菜85万亩。到2013年,全省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75万亩,大中小棚面积125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900万吨,满足全省冬春蔬菜需求量的75%以上。

  四、区域布局

  针对蔬菜生产季节性强,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特点,根据我省气候、区位以及产业基础,全省划分中南部和北部两大设施蔬菜优势区。中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包括运城、临汾、晋城、长治、晋中、吕梁、阳泉、太原8市的45个县(市、区),以发展日光温室和大中小棚并重;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包括忻州、朔州、大同3市的15个县(市、区),以发展大中小棚为主,日光温室为辅。具体分布如下:

  (一)中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

  运城市:新绛、闻喜、夏县、盐湖区、永济、芮城、万荣、河津,共8个县(市、区)。

  临汾市:霍州、洪洞、尧都区、襄汾、曲沃、翼城、侯马,共7个县(市、区)。

  长治市:郊区、长子、屯留、黎城、潞城、长治、襄垣,共7个县(市、区)。

  晋城市:沁水、高平、泽州、城区,共4个县(市、区)。

  吕梁市:文水、交城、离石区、孝义、汾阳,共5个县(市、区)。

  晋中市:寿阳、榆次区、太谷、祁县、平遥、和顺、介休,共7个县(市、区)。

  阳泉市:郊区、平定,共2个县(区)。

  太原市:清徐、小店区、晋源区、阳曲、古交,共5个县(市、区)。

  (二)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

  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原平、河曲、代县、偏关,共6个县(市、区)。

  朔州市:朔城区、山阴、应县、怀仁,共4个县(区)。

  大同市:大同、阳高、天镇、南郊区、浑源,共5个县(区)。

  五、建设重点

  依据优势区域布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方针,以推进优势区域蔬菜的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为目标。重点建设下凹式日光温室、1028型塑料大棚、移动大棚和网棚,加强设施蔬菜规模示范小区、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建设内容为:

  (一)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建设

  中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每县建设规模在2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示范小区、大中小棚示范小区各一个;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每县建设一个100亩的日光温室示范小区,一个200亩的大中小棚示范小区。全省共建120个示范小区,每个小区要统一规划,做到田、林、路、渠、机、电、井七配套。示范小区主要承担区域内下凹式日光温室、1028型塑料大棚、移动大棚和网棚等设施模式的示范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以示范小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区域内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五年共新建设施蔬菜8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7万亩,大中小棚48万亩。2009年新建设施1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万亩,大中小棚8万亩;2010~2013年每年新建设施1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8万亩,大中小棚10万亩。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各县(市、区)现有设施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年新增设施面积3000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和大中小棚面积各1500亩;现有设施面积在1万亩以下的年新增设施面积2500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和大中小棚面积各1250亩;北部设施蔬菜优势区各县(市、区)现有设施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年新增设施面积2500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面积500亩,大中小棚面积2000亩;现有设施面积在1万亩以下的年新增设施面积2000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面积500亩,大中小棚面积1500亩。在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建设日光温室,降低建造成本。在栽培中调整茬口和品种结构,进行多样化生产。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综合高效利用模式、多功能防雾滴棚膜、膜下暗灌(滴灌)、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防虫网阻隔和黄(蓝)板诱杀防虫、连作障碍防治、机械化作业、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技术,提高以上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使其集成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优质高产效益潜力,全面实施无公害蔬菜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绿色品牌,提升设施蔬菜产业竞争力。

  (三)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

  育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推行蔬菜集约化育苗势在必行,工厂化育苗是集约化育苗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本规划期内要在各优势产业区每县建设2个育苗中心,建设标准为6000m2/个,并配套农业机械、运输车和检测设备及附属设施。到2013年全省共建成育苗中心120个。

  2009年建成育苗中心10个,2010~2013年共建设育苗中心110个。

  六、建设标准与技术支撑

  各优势产业区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施建设。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较高的中南部优势区,以喜温类果菜生产为主,重点建设下凹式日光温室、1028型塑料大棚、移动大棚和网棚等设施;北部优势区以耐寒类蔬菜生产为主,重点建设大中小棚,日光温室的建设要以保温为重点,采取下凹、墙体加厚等措施。要根据自然、技术和经济等条件合理设计、科学建设,重在经济效益,不要盲目追求高标准设施建设。

  为了保证本规划的顺利实施,要加强对设施蔬菜优势区的技术服务力度,建立设施蔬菜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建立省级设施蔬菜技术研发专家组,由省农业厅牵头,组织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及有关农机专家参加,主要解决设施蔬菜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二是完善设施蔬菜技术推广体系,优势区域所涉及的市、县要充实完善设施蔬菜技术推广队伍,加大本行政区域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工作,建设100个设施蔬菜科技示范村;三是加强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新发展区域要聘请有设施蔬菜种植经验的农民技术员长期驻点做好生产指导。在引进外省农民技术员的同时,要有序引导本省范围内农民技术员的交流指导,保证新建区域设施蔬菜健康发展。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日光温室亩均收入2万元,大中小棚亩均收入0.5万元。规划期内累计新增总收入达280亿元。2009~2013年,项目实施可使全省农民年平均增收分别为:58元、145元、233元、320元、408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使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还能带动建筑、农资、加工、运输等多个产业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按照每亩日光温室解决一个劳动力,每两亩大中小棚解决一个劳动力计,项目完成后可解决50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产业链延伸还可解决10万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生态效益

  设施蔬菜生产减少了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提升了蔬菜产品质量,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无害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20%左右;设施蔬菜生产比露地蔬菜生产亩均节水100立方米,项目完成后,70万亩设施蔬菜每年可节水7000万立方米。

  八、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建设。规划期内,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发展设施蔬菜成绩显著的县(市、区)予以奖补。发展改革部门要把设施蔬菜建设作为节水农业的重点项目加以推广;国土资源部门要把设施蔬菜建设与土地整理项目有机结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向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倾斜;扶贫部门要把设施蔬菜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机部门要将卷帘机、滴灌设备、集约化育苗设施和物理防虫设备等设施蔬菜生产设备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涉农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调整资金投向,支持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

  各地人民政府都要制订本行政区域设施蔬菜发展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加大对设施蔬菜生产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资金重点用于小区建设、设施补贴、集约化育苗和菜农贷款贴息、新技术推广、培训等。

  农村信用联社要继续发挥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优先为设施蔬菜建设提供专项贷款,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设施蔬菜小区建设,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有效满足优势区域县修建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的信贷资金需求;其他金融部门也要加大融资贷款力度,支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各地要制定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施蔬菜建设,实现转型发展,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设施蔬菜生产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经营模式

  要推进设施蔬菜规模连片建设,处理好分散种植与规模发展、家庭承包经营与土地流转的关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及土地流转政策,根据设施蔬菜建设耕地的要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流转由自发协商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的过渡,流转的主体要由农户之间的流转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按照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配套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对现有蔬菜流通、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技改补贴或贴息,促进资产重组或合资合作,使其做大做强;组织开展企业与农户、产地与销地、本地与外地、农业与商业、经纪人与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活动,促进蔬菜流通。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重要意义,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对发展设施蔬菜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优势区域县(市、区)都要成立设施蔬菜发展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对发展蔬菜生产的统一规划,工作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确保我省设施蔬菜生产健康、有序、快速、稳定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