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茶是我县古老而珍稀的特异地方优质名茶,被省内外专家誉为“茶树品种的资源宝库,山区农民致富的绿色金矿”。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黄金茶产业化建设,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实现茶园生产良种化、基地规模化、加工机械化、技术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建设生态茶园,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二、目标任务
通过4年努力,到2012年,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万亩以上,实现总产750吨以上,产值2亿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扩大基地规模。2009年-2012年,每年新扩黄金茶园5000亩。重点抓实抓好吕洞山区葫芦、夯沙、水田河两镇一乡黄金茶基地建设。用2年时间把黄金、排吉、傍海、夯吉、夯沙五个村建设成万亩生态黄金茶中心示范带,把原产地黄金村建设成精品示范区。在普戎、涂乍、阳朝等后续开发乡镇开展适应性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
(二)建设优质茶苗繁育基地。建立黄金茶母本园200亩,建设标准化苗圃100亩,年出圃良种茶苗1500万株以上,保证基地建设用苗。
(三)完善基础设施。新修夯吉-排吉等5条35公里茶园路;硬化改造吉首市隘口-黄金-黄皮-葫芦等4条66公里骨干道路;修建集雨窖5000口。
(四)培植龙头企业。引进规模企业直接到产业区投资建厂,建立龙头企业与茶农利益共同体。鼓励和帮助企业参加省级以上的博览会、交易会、评茶会,申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打造黄金茶知名品牌,推进黄金茶产业化经营。
(五)发展生态旅游茶业。发挥吕洞山和两岔河紧临吉首城区的区位优势,结合吕洞风光及特色民寨民居规划建设等旅游开发,建设百里民俗旅游观光高效生态茶海,发展休闲生态农业。
(六)推广科技生产。强化标准化生产,在精品示范区创建黄金茶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试验基地,走科技兴茶之路。
四、政策措施
(一)健全补助机制,加快基地建设进程。按技术规范新建黄金茶园,验收合格的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种苗补助600元/亩(茶苗由县茶叶办按0.2元/株统一组织),肥料补助400元/亩。购置茶叶机械享受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二)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开展茶业产业战略合作,引进龙头企业直接在产业区内新建加工厂或提质改造原有加工厂,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对达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要求的企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奖励,获得QS、ISO2000、HACCP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鼓励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出口创汇。
(三)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市场化进程。全力打造“黄金茶”品牌,实施保靖黄金茶地理标识规范化管理。凡在我县开发茶叶产品的注册企业,产品获得金奖的一次性奖励0.5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达到绿色茶叶食品标准并获得使用标识的补助0.5万元,达到有机茶叶食品标准并获得使用标识的补助1万元。加强宣传推介,加快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凡在县(市)级城市开设黄金茶品牌专卖店且经营一年以上的一次性补贴0.5万元,省级城市开设黄金茶品牌专卖店且经营一年以上的一次性补贴1万元。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社会化服务
1.健全组织。成立保靖县黄金茶产业建设办公室(简称县茶叶办),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为县农业局管理的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县茶叶办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主产乡镇要相应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专人专抓,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同时积极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
2.强化责任。县茶叶办负责茶叶生产日常工作,合理规划生产基地,引导品牌建设,培植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有机茶转换,落实产业发展考核和奖惩机制。各主产乡镇要把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村,责任到人。县直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黄金茶产业建设,在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农项目时要优先向茶区倾斜。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黄金茶开发。
3.加强考核。将黄金茶产业建设纳入县直相关部门、主产区乡镇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考核。
4.落实奖惩。单位或个人发展黄金茶产业的补贴、奖励,由单位和个人向乡镇申报,乡镇核实后报县茶叶办,县茶叶办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兑现;企业发展黄金茶产业的补贴和奖励,由企业报县茶叶办,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