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达市府办[2013]11号)

   日期:2013-04-1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432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2月26日

  达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饮食用药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食品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维护公众健康权益,促进和谐达州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四川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十一五”成果

  “十一五”期间,是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发展最快、跨越最大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药品监管的重视前所未有,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监管的支持和投入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监管的关注前所未有,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解放思想、服务全局、创新监管、整治市场的工作力度前所未有。5年来,国家、省、市都适时出台了配套政策,逐年加大了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执法条件、技术装备的改善,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十一五”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监管体系日趋健全。一是市、县(市、区)行政监管与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依法监管、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权责一致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设立行政机构8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7个。二是食品药品检验与技术支撑体系有效加强,全市检验检测机构共4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3个。三是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与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四是农村“两网”已初具体系。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为龙头、县乡政府为核心、县级监管部门为主体、村级信息员为补充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农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行统一配送制度,乡镇医院覆盖率达100%,农村药品供应网络进一步健全,极大地满足了农村群众的用药需求,农民用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监管机制不断优化。稳步推进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食品药品监管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一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二是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统一权威、运转高效、各负其责、信息互通的组织协调和安全监管机制基本形成。三是食品药品安全问责机制进一步强化。制定了《达州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达州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坚持每年与各县(市、区)政府、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和食品安全责任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和有效落实,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四是行政审批改革取得新突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的11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移交政府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所有审批事项当场办结率100%,提速率49%。五是药品安全监管执法机制更加科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案件协查机制和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强化了内部控制和监督,实现了行政许可受理、现场检查与决定相分离、行政处罚调查与决定相分离,有效提高了科学监管、依法行政水平。

  3.监管能力有效加强。一是全系统获得国债资金基础建设项目8个,共落实资金100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到位741万元,地方投资到位268万元;实际建筑面积7037平方米。全系统经费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省、市、县三级财政经费投入7793.3万元(其中:专项经费2125万元)。中央财政能力建设资金投入255.22万元。二是食品药品检验与技术支撑体系完备,技术服务机构技能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新配置食品药品检验设备价值613.6万元,比2005年底增长5倍多,检验检测能力大大提高。三是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了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特殊药品、基本药物的电子监管基本全覆盖,药品器械生产企业监管覆盖面达100%,药品生产质量信息、经营环节产品流向可溯可查。四是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积极适应监管事业发展需要,着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综合监管知识、食品药品监管专项业务、法律法规培训,轮训人数逾5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全市监管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科学监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4.监管效果明显向好。一是药品质量持续提高。全市7家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63家药品批发企业、2800余家零售企业全部通过GSP认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药品评价性抽验总体合格率大幅提高,监督性抽验不合格率逐年下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安全监测网络预警作用显现,药品安全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药品安全事故损害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深入实施放心食品工程,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严肃查处危害食品安全的违纪违法案件,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形势逐年向好。全市发生一般食物中毒事件逐年下降,连续五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三是药品市场秩序有效规范。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充分体现,特别是随着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的不断延伸和完善,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实现100%,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混乱局面得到有效遏制,游医药贩明显减少,农民买药难、用药贵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5.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一是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地道药材的规范栽培研究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地道药材示范基地、种植基地达7.5万亩,种植大户1500户,带动农户10万户,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二是医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支持企业技术引进和升级改造,重点帮助地奥天府药业、琦云药业研发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新药研发,帮助福瑞药业大输液技术改造等项目,积极引进四川科伦等大企业入驻达州,积极引导、指导药械批发企业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我市药械经营企业散、小、多、乱的局面得以改善。三是餐饮服务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包装达州地道餐饮品牌,使“美食文化”、“巴人文化”、“红军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形成了县县有特色、城城有亮点、处处有美食的的局面。四是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成效显著。各相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整体联动,加强对食品生产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更加注重食品生产的源头治理,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增添了监管举措、加大了监管力度,收到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总体有序可控、稳步向好,但在公共安全体系中仍属薄弱环节,特别是迅速发展的健康产业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国际化趋势,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影响食品药品安全的相关因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监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一是现行监管体制与食品药品安全要求不相适应。食品安全实行分段、分环节监管,涉及农业、畜牧、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不力等问题依然存在,监管缺位、监管盲区或监管空白难消除。二是监管力量薄弱,机构不健全,执法能力、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日常监管需求。三是技术监督体系与行政监管要求不相同步。检验检测能力不足,技术装备与能力要求不相协调,不具备器械检测能力,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2.医药产业发展滞后。一是企业数量太少、规模较低。我市现有制药企业7家,仅占全省总数的1.8%。二是研发人才缺少,企业创制新药能力不足,医药研发主体仍是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三是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部分品种低标准、同质化问题突出。四是发展方式欠妥,融资渠道狭窄,经营能力较低,难以做大做强。

  3.药械安全监管风险加大。一些跨行业兼并药厂的企业不重视药品安全,只追求自身利益,给药品质量管理带来新的隐患。临床应用不尽合理,过度用药、药物滥用现象突出;公众盲目自我药疗,药品使用风险加大,消费者不遵医嘱用药,家庭药箱管理混乱,病急乱投医、乱用药现象严重。药品流通渠道杂而乱,中间环节“多、小、散、低”问题严重,物流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粗放、效率低下,质量管理水平低,特别是偏远农村供应网络不健全,游医药贩时有出现。药品招标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集中采购低价位评标取向激发的价格大战,导致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失灵,医院重价格轻质量、企业重利润轻责任倾向明显,部分成本底线被突破,药品质量受到威胁。

  4.餐饮安全监管任务艰巨。我市餐饮经营主体多元化,消费需求多层次。餐饮服务单位多、小、散、低现象突出,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既有现代化饭店,也有大量低水平的小餐饮店,甚至还有大量无证经营摊点。企业自律不强,有些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还比较淡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餐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餐具清洗消毒等操作规范执行不到位,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个别企业还存在滥用添加剂、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等行为。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职责,狠抓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监管网络、技术支撑建设,大力改善办公条件,迅速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创新监管机制,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监管和服务发展相结合,着力安全的原则。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重监管,强服务,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安全、科学发展。充分运用科学的监管模式,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加快充实监管力量,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效能,有效化解食品药品安全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2.坚持全面提高和重点加强相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职能,突出薄弱环节,在进一步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能力的同时,重点加强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不断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创新监管机制,力求在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上取得新突破,在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管上取得新加强。重基层,强基础,健全机构,延伸网络,尽快解决农村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人员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

  3.坚持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管相结合,提升能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素质、行政执法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和部门协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加快建设适应监管需要的技术支撑体系,重点加强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完善远程电子监管网络平台,推进监管技术的信息化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增强公共服务和风险控制能力,实现行政监管与技术监管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科学监管能力。

  4.坚持分级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强化联动的原则。立足分级管理体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市、县(市、区)、乡(镇)政府责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综合执法,形成合力。对分散在各级部门的监管职能、技术资源,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分工负责,协同作战,联合执法,保障对食品药品安全各领域、各环节的全程动态、科学规范监管,有效消除监管盲区、监管空白。探索建立更加符合市情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各级地方政府履行职责的激励机制和工作平台,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同时,要充分发挥餐饮协会、药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形成企业自我约束、行业内部监督、政府有效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格局。


 «   1   2   3   »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