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政办 〔2012〕70号)

   日期:2013-04-1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477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8〕24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粮展〔2011〕224号)精神,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的指导意见》(豫政〔2012〕33号)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及必要性

  主食在食品结构中占据主体位置,具有食用人数多、食用频度高、与当地主要农作物相匹配等特点。主食产业化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为基础提升传统食品工艺,用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和半手工制作,通过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创造一种新型生产方式,进而形成全新的主食产业。

  (一)主食产业化发展现状。

  1.主食加工及消费基本情况。我省传统主食产品包括面制和米制主食产品,如馒头、面条、米饭以及速冻食品等,以蒸煮为主要加工方式。截至2011年,全省共有主食加工企业、生产作坊和供应网点34836家,其中工厂化生产企业314家,年实际加工量为744.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640.2亿元。
 

专栏一:2011年河南省主食加工基本现状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

加工企业、生产作坊
和网点总数(个)

工厂化生产
企业数(个)

年加工能力
(万吨)

实际产量
(万吨)

工业总产值
(亿元)

馒头

16563

77

49﹒9

42﹒8

9﹒73

面条

16893

169

523﹒3

427﹒8

259﹒68

米制主食品

1116

11

27﹒1

19﹒7

10﹒79

速冻食品

264

57

264﹒45

254

360

合计

34836

314

864﹒75

744﹒3

640﹒2

  据调查,我省居民平均每人每天食用馒头3个(60克/个)、面条150克、米饭110克。从超市购买工厂化主食产品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5%,从市场购买手工作坊主食产品的占31%,家庭制作主食的占44%。城市居民60%从超市购买主食产品,25%从市场购买,15%家庭制作;县城居民56%从超市购买主食产品,27%从市场购买,17%家庭制作;农村居民5%从超市购买主食产品,45%从市场购买,50%家庭制作。

  2.主食产业化程度有所提升。近几年来,我省主食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主食加工企业,打造了“多福多”、“博大”、“白象”、“三全”和“思念”等知名品牌。同时,主食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主食标准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以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为核心的主食研究机构应运而生。由河南农业大学、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完成的《速冻汤圆SB/T10423—2007》标准,2007年已在全国实施;由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起草完成的《小麦粉馒头GB/T21118—2007》标准,2008年已在全国实施;全国米面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速冻米面食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于2008年在我省建立;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2009年我省组建了全国唯一的馒头标准化组织机构———“全国米面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馒头标准化专业工作组”。

  3.主食产业化发展依然落后。我省主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较落后。除速冻主食产品外,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加工仍以小作坊为主体,加工过程多依靠手工,普遍存在经济规模较小、产品覆盖面窄和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同时,我省主食产品结构也不合理。在面制主食产品加工领域,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等方便食品所占比重大,而符合消费者日常饮食习惯的馒头和鲜湿面条等传统主食产品所占比重较小;在米制主食产品加工领域,我省的大米脱壳等初加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米制方便熟食品、大米蛋白、米糠营养素、米糠酶等精深加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

  (二)发展主食产业化面临的形势。

  1.比较优势。

  (1)技术力量雄厚。在农作物种植技术、粮食仓储物流和加工技术方面,我省拥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速冻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研院校和机构;在主食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研究方面,除相关的科研院校外,我省还拥有目前国内唯一进行面制主食产品基础应用研究的“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2)消费空间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食品消费升级,主食产品逐步由家庭自制转向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据测算,我国城乡米面及相关产品有一万多亿元的市场潜力,为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3)粮食资源丰富。我省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强,且以中筋小麦为主,适合加工传统面制主食产品。同时,水稻、玉米、红薯、高梁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品种多样、综合品质优良,为主食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4)发展要素较完备。我省是全国人口大省,人力资源相对充足且成本较低,主食加工产品所需的原料成本较沿海省份偏低,科研院校和技工学校等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练技工,拥有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等粮食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这都为全省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要素支撑。

  (5)区位优势明显。主食产品尤其是速冻食品对配送体系的及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而我省地处中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已初步建成四通八达的物流通道,在中原经济区内具备食品保质保鲜、冷链运输所需最佳的运输半径。

  2.存在问题。

  (1)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较少。我省用于加工面包、饼干等食品的小麦品种多,而用于传统主食加工的专用小麦品种较少,给传统主食加工企业的品质控制带来困难,影响传统主食加工业的发展。

  (2)科技创新不足。一些主食加工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不能适应主食产业化的科研需求。多数企业缺少现代化的成套流水线,物耗、能耗偏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我省虽然相关科研院校和机构较多,但产学研脱节,造成主食加工业整体仍属于粮油产品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行业。

  (3)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备。近年来,尽管主食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不断完备,但标准总量少、制定与使用脱节等问题依然突出。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应急与溯源体系在主食产业中还没有完整构建。

  (4)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意识还相对滞后,对工厂化主食产品的接受程度不高,成为影响主食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从上述分析看,我省推进主食产业化势在必行,机遇大于挑战,经过努力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推进主食产业化的必要性。一是带动农产品转化增值,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面制主食的馒头、面条等是亿万家庭餐桌上的“主角”,其每年面粉消耗量占全国面粉流通量的65%以上,其中馒头占30%,面条占35%。据调查,馒头等面制主食加工环节的产值增加幅度是面粉的3—4倍,利润更高。加快主食加工业发展,对粮食的转化增值、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二是扩大内需消费,增强粮食经济的规模效益。与副食品相比,主食具有食用人口基数大、原粮消耗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主食加工业在扩大内需、带动就业等方面作用显著。同时,围绕主食加工业可形成原料供应、储藏、装备制造、物流等相关产业。据调查,我省每年调出100亿公斤左右的原粮,经过加工后销售,可增加100万人就业,创造产值740亿元。三是促进产业升级,确保主食安全。推进主食产业化,要求企业在生产中必须用优质原料、先进技术和精良装备,这对加快推广优质粮食品种,研发粮食加工机械装备,提高粮食生产与流通的科技水平,促进行业升级,提升粮油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粮油食品的合理需求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安全、优质、营养、方便”为原则,围绕保障主食供应、确保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扩大有效需求的目标,加快以蒸煮类面米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进程,实现由粮食加工大省到粮食经济强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世界餐桌”的转变,推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保障食品安全。创新经营模式,建立从原料生产、采购、储运、加工到成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主食食品安全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全面保障主食安全。

  2.注重营养均衡。注重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保存谷物中固有的营养成份,开发适应市场需求、营养性能更好的蒸煮类主食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3.强化技术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主食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有序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确立企业在推进主食产业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

  5.实行市场准入制。为确保粮油食品安全,主食加工业必须坚持市场准入制,实现稳步推进和高起点发展。

  6.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重点培育主食加工龙头企业,打造若干主食产业化集群,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三)发展目标。

  1.扩大产业整体规模。到2015年,全省工业化主食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10万吨和1550亿元,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30%。到2020年,争取全省工业化主食实际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870万吨和3110亿元,主食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在主食加工机械制造方面,馒头加工设备总产量达到400套,产值6亿元;鲜湿面条生产设备总产量达到200套,产值1.2亿元。

 

专栏二:河南省主食产业化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实际产量
(万吨)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实际产量
(万吨)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实际产量
(万吨)

工业总产值
(亿元)

馒头

42﹒8

9﹒73

110

60

290

150

面条

427﹒8

259﹒68

685

810

2600

2020

其中:鲜湿面条

21﹒3

5﹒78

60

180

190

510

方便面

193﹒1

178﹒18

245

400

560

840

挂面

213﹒4

75﹒72

380

230

1850

670

米制品

19﹒7

10﹒79

45

30

290

140

速冻食品

254

360

370

650

690

800

总 计

744﹒3

640﹒2

1210

1550

3870

3110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到2015年,新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面米制品主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到2020年,再新建1个国家级、10个省级面米制品主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到2015年、2020年,主食产业中的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45%和6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3.实现产业化集群发展。到2015年,建成20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主食产业化集群,每个集群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到2020年,全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主食产业化集群总数达到50个以上,覆盖全省100个左右的县(市、区)。

  三、发展布局

  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粮食资源优势,在豫北重点打造强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在豫中重点打造中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在豫南重点打造弱筋类面制主食产业化集群,沿黄河、淮河两岸重点打造米制主食产业化集群。

  (一)馒头。

  1.发展定位:以占面粉消费量比重较大的馒头为切入点,加快提升传统面制主食产业化水平。以馒头为主体,开发包括花卷、包子和杂粮、果蔬、奶油馒头等多个系列品种。以日常大众化常温鲜食馒头为主体,发展冷藏、速冻主食食品,并同时满足中式配餐和学生营养配餐的需要。培育知名馒头品牌。到2020年,争取创全国名牌5个、河南名牌20个。


 «   1   2   »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