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透露,国家标准委正在组织制定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即食品中三聚氰胺测定方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准备将对三聚氰胺的检测纳入新的标准中,以确保新产品的质量合格。专家称:“我们的检测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出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据9月21日《新京报》)
“结石婴儿”频频出现且“三鹿”奶粉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后,“三鹿”集团仍然公开宣称它们的产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甘肃等地的质检部门也表示三鹿奶粉经检验合格,但此后不久国家权威部门就证实三鹿奶粉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含“毒”的奶粉为什么会“合格”呢?后来,经质检等部门解释,人们才明白:食品中根本就不允许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奶粉等食品的国家质量标准中根本就没有关于三聚氰胺的具体规定,因此完全依照“国家标准”而进行的质量检测中压根儿没有这一项。这被视为国家标准中的一大“漏洞”,而相关部门准备将三聚氰胺纳入国家标准显然就是对此作出的回应。然而,我对这一回应却充满疑惑——
检测三聚氰胺需要“国家标准”吗?目前食品的国家标准,基本上是一种“营养标准”,即关于各种营养成分的标准,比如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多少、钙含量不能低于多少等;而禁止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则一般没有制定标准。也就是说,国家标准中只规定那些“必须有”的成分含量要达到多少,却没有规定“不能有”的成分应该有多少。实际上,这也无须规定,因为它必须是“0”,而“0”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如果国家标准中规定三聚氰胺的含量,那岂不是说食品中可以含有三聚氰胺吗?
想到这里,我才注意到,正在制定的关于食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国家标准只是关于“检测方法”的,而不是关于“成分含量”的。可是,检测方法需要标准吗?现代科技非常发达,要检测出食品中有没有什么物质可能有多种方法,而且更先进的检测方法也会不断地出现,何必去规定一个“标准姿势”呢?而且,各地各职能部门的检测仪器也可能不一样,如果现有的设备不适合“标准”的检测方法,怎么办呢?
再者,针对一种有毒物质制定一种检测方法标准也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据专家介绍,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上亿种之多,难道要制定上亿个检测方法标准吗?有了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标准,是不是还要制定氰化钾检测方法标准呢?
其实,众多品牌的奶粉中的三聚氰胺之所以长期未被发现,并不是因为国家标准中存在“空白”,也不是因为检测方法不“标准”,而是因为各质检部门只检测有益物质,不检测有害物质,甚至各个方面都是“免检”的。正如那位专家所说,我国的“检测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只要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肯定能发现问题。
当然,由于有毒有害物质太多,对每种食品都进行有害物质“彻查”确实不现实。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呢?在监管环节,有三个方面最重要:一、重点监控,特别“关照”那些危害严重而且污染或添加可能性比较大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三聚氰胺;二、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有含毒的可能性,立即检测并迅速采取措施(其实,早有几年前就有人怀疑某些奶粉中可能被添加了三聚氰胺,因为加了它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但有关部门没有任何反应,直至酿成大祸);三、严厉问责,对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严惩不贷。
由此可见,三聚氰胺“入标”只是一个“讨巧”之举。看起来,它仿佛是在填补国家标准中的“空白”;实际上,它不仅不能治本,甚至连“治标”的功效都很有限。
更多新闻和讨论请看:聚焦三鹿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导致婴儿肾结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