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目前我国乳品产业,产品开发越来越丰富,市场越来越繁荣,而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却经常把消费者搞得一头雾水。
比如说,最普通的鲜牛奶是个什么口味。尽管牛分南北东西,但牛奶的味道应该差不多。可是现在,同样是液态脱脂牛奶,有的口味就比较淡,有的就特别香浓。“挺浓派”说,口味淡的兑水了,不纯,还是香浓的好;“挺淡派”说,口味浓的可能是加淀粉之类的东西了,真牛奶就是要有一定水分的。究竟怎么回事?厂家自然各说各的好。这么多年,广大消费者就这么琢磨着、咨询着,糊里糊涂一杯又一杯地喝着。
其实,无论是浓的也好,淡的也好,添加了什么也好,或者什么都没加也好,只要生产工艺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安全可靠,都是好东西,都会有消费者支持。问题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厂家也罢,检测机构也罢,为什么就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明白呢!
再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还原奶”,也是知情权问题。前两年,一些乳品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进口奶粉加上水,经过工艺处理,再生产出液态奶,因此叫还原奶。还原奶营养成分、口感风味与鲜牛奶比,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但毕竟也是很好的营养品。可是,一些企业担心消费者“认鲜不认旧”,影响销售,一概以鲜奶的名义出售还原奶,包装上含混其词。这个问题既牵扯到乳品行业内部的公平竞争,又影响国内奶农的利益,终于由国务院发文件而有定论。还原奶、鲜奶必须在包装上标明“身份”。
再比如“禁鲜令”,也是争得不亦乐乎。人们通常把用巴氏法低温杀菌的牛奶叫鲜奶,保质期只有几天,需冷藏。而超高温灭菌的牛奶不叫鲜奶。争论又来了:超高温的经过加工了,低温的也经过加工了,为什么它就标鲜奶呀,大家都不能标“鲜”。其实,尽管鲜牛奶营养成分和有益菌更丰富一些,但超高温奶储运、携带很方便,也很有市场,不少人成箱往家搬。
一些本该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很简单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为什么在乳品行业里不断出现这么多“花头”呢?一些企业为什么不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是管理不过硬而心虚?还是没真正树立诚信理念,更习惯省力取巧?当然,如果相关部门或机构能及时做些实事求是的澄清,或者健全相关标准和条例,这对规范企业经营、促进市场消费、振兴乳品产业,都将赢得更多主动。
牛奶的滋味儿搞不清楚,消费者心里不是滋味儿,奶农心里也不是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