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电影《两个人的车站》看过好多年了,对里面的一段镜头仍然印象尤深:钢琴家因为没有赶上火车而滞留车站,和车站餐厅的女服务员始而怒目相见,继而化干戈为玉帛。钢琴家要请女服务员吃饭,就在车站餐厅,于是,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女服务员每点一样菜,都交待同伴里面不要掺什么什么。也就是说,那个车站餐厅很有一点“黑”。轮到钢琴家点完菜,他幽默地补充一句:“不要添不该添的东西。”
电影中的这一幕,先前还可以当作是艺术表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不知不觉地上演了。现在的我们与食品厂家,正像这两位男女主人公,厂家相当于女服务员,他们很清楚自己在生产的食品中究竟添加了什么;而我们则相当于钢琴家,知道他们肯定做了手脚,但不知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所不同的是,因为我们与厂家无缘建立起钢琴家和女服务员的那种关系,所以只能被动地等待媒体告知我们,什么东西又“出事”了,吃不得了。像“三聚氰胺”这种生僻的化学名词,本该远离我们的生活十万八千里,却不幸被我们所熟悉,而且越来越熟悉。三鹿集团造下的孽还没得到彻底清算,相继有几个地方生产的鸡蛋里又被检测出来了。专业人士认为,鸡饲料是造成问题鸡蛋的罪魁祸首。不对,罪魁祸首是人!看“业内人士”透露的消息多可怕:豆粕、骨粉是目前鸡食用的两种主要饲料,衡量两类饲料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是“蛋白质”含量和钙的含量,所以无良生产者可能会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形成“合格”产品。这样,每吨饲料成本可以从八九千元降低到五千元左右……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莫不是国人的良心坏了?》,现在看来,的确坏了,因为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出问题食品此起彼伏的根本原因,找不出所谓生产者丧尽天良的动力所在。可怜的终究是芸芸众生,以前要求他们成为鉴定专家,买一样东西,要仔细辨别一下颜色,要认真闻一闻气味。而如今,非高科技检测而无以鉴别,叫他们如何是好?不仅对该吃什么东西日益成为惊弓之鸟,而且对每天吃进去了什么有害的东西懵然无知,毫无任何安全感可言,这跟将就着活着又有什么区别呢?
语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产问题食品,与赤裸裸地直接杀人没有本质区别,该放下“屠刀”了。如果食品生产厂家的良心尚存,现在也还有“成佛”的机会,那就是像电影里的那个女服务员一样,不要等着检测,把自己的问题食品主动地交待出来,问题在哪里,添加了什么不该添加的东西。假的就是假的,在问题食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态势下,暴露是迟早的,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奶粉“三鹿”的前车可鉴,鸡蛋“××”的覆辙也很快显现,食品生产厂家难道非要见了棺材才掉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