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监管不作为让“无抗奶”终成一场“闹剧”

   日期:2009-05-1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30    

    5月6日,卫生部、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叫停“无抗奶”,称近期少数乳品企业宣称生产“无抗奶”,误导消费者,要求严禁宣传“无抗奶”等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近日,作为“无抗奶”旗手的光明乳业表示:已逐步取消“无抗奶”的宣传。不过,对于市场在售的少数仍有“无抗奶”字样的产品,因产品质量合格,将暂不主动召回,也不接受退货。

    虽然六部委表示从6月30日起才开始依法查处“无抗奶”,但既然已经要求严禁宣传,那么光明等企业理应及时停止销售。光明的这个“三不”(不下架、不召回、不退货)表态,是在时间上打擦边球,除了显示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诉求,或许也表达了光明的某种不满或者是不服。

    这种不满或许可以理解,叫停令实际指向的是“解抗奶”,但却把所有“无抗奶”全部打死。可是对消费者来说,却无力去同情任何企业,因为纷繁芜杂的“无抗”、“解抗”,早已把消费者弄得晕头转向。

    所谓“无抗奶”,本应是指不含抗生素的牛奶,然而且慢,检索新闻后,发现对“无抗奶”的解说五花八门--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NY5045-2001)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无抗”标志确实显得没有必要。而《鲜乳卫生标准》(GB 19301-2003)则要求,鲜乳中的兽药(包括抗生素)残留不得超过有关标准。有业内专家就此认为,所谓“无抗”,也就是指抗生素不超过法定限量值。这就让人糊涂了--“无抗奶”到底是指有没有“抗生素”,还是指抗生素不超过法定限量值?是商家玩的噱头,还是高品质的保证?

    更让人担心的是,市场上的有些“无抗奶”是“解抗奶”--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说:为遮掩生鲜牛乳中的抗生素,可能会添加β-内酰胺酶,成为“虚假的无抗奶”。它不属于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属违法行为,且对人体危害巨大。据业内人士称,这次叫停“无抗奶”就是因为“解抗奶”的作祟。

    乳制品实现“无抗”的目的何在呢?第一,一支几十元的“解抗剂”可分解4-5吨牛奶中的抗生素,而1吨“有抗奶”和“无抗奶”的收购价格相差近千元;第二,若原奶中含抗生素,在制作酸奶、乳酪时,抗生素会抑制乳酸菌等发酵。简单说,就是利益驱动。

    显然,“无抗奶”和“解抗奶”的品质判若霄壤。作为无抗奶旗帜企业的光明理应理直气壮,回击“解抗奶”的传言,但光明的说法并不令人信服--据光明乳业对外事务主管张夏子称,“8年前,光明乳业开始采取国际通用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对原料奶和成品里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确保光明乳业上市的所有乳制品抗生素检测为阴性”。但未回应牛奶是否添了解抗剂。(新民网5月7日)“抗生素检测为阴性”,不等于“无抗生素”,那仅是符合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拿这个来做商业噱头,不是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吗?光明因何没有像广告中那样正大光明地说“没有抗生素”呢?这实在无法让消费者放心。

    在这个背景下,六部委的叫停令颇为蹊跷。早在2002年,光明推出“无抗奶”时,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就表示,有商业炒作之嫌。叫停令里所称:“近期”有企业在宣传“无抗奶”,这个“近期”,有8年了!

    如果“无抗奶”是一个营销噱头,那就是在误导消费者。何以国家各部委衮衮诸公缄默了8年,让老百姓做了8年的冤大头?如果“无抗奶”品质过硬,一点抗生素都不含,而不是“检测不出”,那么国家为何因为“李鬼”--解抗奶而叫停无抗奶,这是“错杀忠良”。

    事前没有规范,事中缺乏监管,事后一刀切,显然,国家权威机构长期的不作为,才让“无抗奶”、“解抗奶”概念混乱,莫衷一是。“无抗奶”的意外死亡,揭示出我国的食品监管体制的漏洞,商家的“概念营销”,甚至奶业寡头们的博弈。食品添加剂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是不容许“试错”的,不能再让奶业的标志闹剧没完没了!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