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为生猪洗刷“不白之冤”的启示

   日期:2009-07-1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843    

  甲型H1N1流感仍在蔓延之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甚至还呈高发态势。与流感由高发至趋稳的态势不同,生猪价格一直起伏不定。但生猪价格再怎么波动,也不致让人与流感产生联想。

  就在流感初发的4月份,这场疫情还被称为“猪流感”,一时间封杀猪肉产品之声四起,一些国家甚至做出大量扑杀生猪的决定,这全是因为疫情名称中的一个“猪”字。为了消除误解,世卫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4月30日宣布,以甲型H1N1流感取代“猪流感”一词。至此,我国的4亿多头生猪被洗刷了“不白之冤”,被同时“平反”的,还有世界上的另一半生猪。

  5月初,一位收猪户告诉记者,被冠以“猪流感”的疫情暴发后,生猪价格就像黄瓜棚抽掉了竹竿———眼看着往下塌。怎么判断生猪健康状况?

  用脚踹!看到懒洋洋趴在地上不爱活动的生猪,上前踹一脚,如果生猪哼哼唧唧满圈撒欢,则可能未染“猪流感”,可以收购;反之,如果生猪无动于衷,则可能健康状况欠佳,于是满圈生猪拒收。这位收猪户说,4月份,心里天天七上八下,生怕收到一头病猪赔了一车生意;养猪户也向他诉苦,说行情惨淡,日子难过。这位收猪户本打算5月份“洗手不干”,躲躲疫情,未料在4月的最后一天猪被“平反”,市场行情止跌企稳,他又可以继续干下去了。

  生猪惊险地逃过了灭顶之灾,保住了身家性命,被收购时也不用再无谓地挨人类的踹了。如今,随手翻阅政府部门免费发放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手册》,会在其中看到针对“猪流感”更名意义的解释:“如果命名不准确,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还会给养殖业造成沉重打击。”总之,人类没有瞎折腾,生猪产业也因此避免了一场毁灭性打击。在全球金融危机深重、经济形势未见根本好转的当口,生猪被及时“挽救”的意义怎么估量都不算过分。

  近年来,与畜禽和鲜活农产品有关的疫情或病害屡见不鲜,比如禽流感、疯牛病、蓝耳病等,由此引发了一些荒诞的谣言和不必要的恐慌,比如香蕉致癌使得海南香蕉一夜滞销;或将一些生物学现象“妖魔化”,以致在采收季节将某类农产品“一棍子打死”,比如柑橘生虫使得全国几乎所有柑橘无一幸免,给全国橘农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消费市场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从为生猪洗刷“不白之冤”,人们应该得到哪些启示呢?

  启示之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和完善自我矫正机制。囿于人类对复杂世界认识的局限性,人类往往容易犯错误。这一点,普通民众如是,科学家也如是。为防范和减少错误,人类创造了一整套复杂的自我矫正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旦搞清疫情、病虫害的根源和机理,就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否则,质量再好的农产品,也可能被无辜殃及,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启示之二,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公开信息。谣言乍起时或不足为虑,但“金钟不响,瓦釜乱鸣”,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权威部门出来“辟谣”,公众得不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在各种小道消息的发酵下,人们就只能臆测、曲解,很容易陷入真假难辨的困境。公开信息是最有效的消解疑虑的手段,只有及时公布权威信息,才能使真相跑在谣言的前头。就屡屡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而言,这方面的教训不少。

  启示之三,必须将消费知识普及日常化。比如去年发生的“橘蛆”,其实是一种柑橘果品内生害虫现象,不同于动物身体里面的寄生虫,不会造成人畜共患疾病,误食“橘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一件本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公众平时不了解,包括媒体可能也不是那么专业,平时又不见相关部门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于是一旦局部发生疫情或病虫害,就会产生远超预计的严重后果。无论质量多么好的农产品,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政府部门、大众媒体应在日常之中加强安全消费常识的普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以期在关键时刻,尽可能降低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过度反应。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