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限制外资进入粮食加工行业损人不利己

   日期:2009-07-2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23    
  业界风传国家粮食局正在制定一个粮食加工业的产业规划,其中部分内容是限制外资进入中国的粮食加工业。尽管国家粮食局的知情人士明确表示有关限制外资的说法是谣言。有业内人士及行业专家表示:以任何理由限制外资肯定是粮食局损人不利己的一大败笔。国内知名农业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博士也撰文指出:粮食加工拒绝外资要不得;外资的渠道、品牌是我国粮食加工业业走出去的便利渠道之一,依靠全球资源是未来我国粮食安全长久解决之道。

  首先,不能把所谓的大豆危机引申到粮食领域,外资进入粮食加工业不会危及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大豆对外依赖度较高的情况在粮食领域不可能发生。中国只要保住18亿亩耕地,妥善保护国内的水土资源,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可以生产足够的基本粮食作物,从而满足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粮食需求。

  在流通和加工环节引进外资并不会破坏这种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体系,因为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贸易管制措施,即使外资企业收购和加工了这些粮食,它仍将首先满足中国国内的需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资企业普遍运作规范,自觉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积极配合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事实上,外资的进入对于巩固中国的粮食安全有显著的帮助作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仍然是大多数中国农民的噩梦:农民辛苦生产的粮食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垄断收购企业,严重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威胁中国的农业生产体系。极具战略眼光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已经多次指出,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对于促进中国粮食生产、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外资和民资进入中国的粮食流通和加工领域,困扰中国多年的卖粮难问题得到显著缓解。

  我们应该看到,限制外资进入中国的粮食流通和加工领域,违反了2004年以来国务院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粮食购销和加工主体将逐步单一化,甚至有退回到统购统销体制的危险。在这种体制下,获利者是少数既得利益团体,而受损失最大的则是中国的农民。去年以来,在中国东北的大豆和玉米收购市场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危险趋势。

  其次,我国的粮食加工行业的基础非常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改善,随着中国粮食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得以进入这个行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侨资和外资企业相互竞争,促使中国粮食行业在最近几十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某外资粮食企业在东北的一个水稻循环经济项目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企业出资整合了国内多家科研院所的顶尖技术,在世界上首创了水稻循环加工模式:水稻经过剥壳处理后,稻壳直接输送到电厂实现火力发电,燃烧后的稻壳变成了稻壳灰,稻壳灰经高科技研发变成白碳黑和活性炭;米糠被送到车间提炼加工成米糠食用油,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还可以继续提炼出卵磷脂、肌醇、谷维素等产品;脱壳后的大米则成为品牌米。整个加工链条完整对接,可以把每粒水稻“吃干榨净”,让稻米每吨增值达700元,而且无废料、无污染。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粮油加工行业整体实力还是非常弱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技术层次不齐,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监管缺位。应该说,正是这种落后的粮食加工产业,导致了近年来食品安全危机频频爆发。

  粮食安全不仅应包括数量安全,还应该包括质量安全。而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国粮食加工行业的升级进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仍然需要加大对粮油加工行业的投入,仍然需要外资、侨资、民资和国营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并引进国内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贸然限制外资,显然不利于实现这个粮食安全的目标。

  而且,这么做也确实不符合我们国家对于合理引进外资、利用外资的投资政策。人民大学周立副教授去年挑起了外资威胁粮食安全的争论,被媒体树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中国粮食主权的圣斗士。这位俨然的经济民族主义者事实上不反对外资,也不认同所谓外资威胁论的说法。他认为,中国粮油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外资企业的进入,外资企业为中国粮油行业这二十年的进步发展功不可没。在国内农业粮食产业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想要一脚把外资踢开,周立教授说,这种做法不厚道。

  第三,外资企业不会威胁国内加工企业。中国的粮食加工行业中,外资所占的比例不到1%,这个比例根本不会形成垄断地位。而且这些企业都是以国内缺乏的高端产品为主,比如嘉吉公司在中国东北地区生产的玉米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国内急需而又无法生产的,或者说其品质又比国内相同产品明显经得住考验:如玉米糊精以及其他高端玉米衍生产品经过了严格的生产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后主要供给国内外一线乳品企业,填补了国内长期大部分依靠进口的空白。应该说,这些产品对于国内的加工企业不构成任何威胁,而且使国内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填补了很多空白。因此,外资企业在行业内扮演了建设者而非破坏者的角色,说外资企业挤压国内企业生存空间是没有道理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