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秋节不到一个月,月饼也已大规模上市。昨日,广州商业总会发布2009年广州市中秋月饼市场行情预测报告,今年广式月饼出口情况严峻,不过出口部分的缺口将能从内销市场得到弥补,市场预期今年月饼总销售量将较去年增加10%左右。同时,专家提醒市民,多个国家禁止收寄中国月饼。(《广州日报》9月7日)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月饼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开始营销大战。尤其对于月饼出口企业来讲,每年在这个黄金季节,都会赚来大笔利润和外汇。然而,对于今年的月饼出口企业来讲,却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得不出口转内销。
对于国外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有的企业抱怨贸易保护主义害苦了自己,甚至有不少网友建议国家商务部制定反制裁措施,抓紧实施贸易报复。虽然企业和网友们的观点和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觉得,对于月饼出口受阻,我们不该一味地指责国外行为,更应该站在质量的视角,进行反思。
倘若我们稍微分析一下,一些国家对中国月饼出口设限,无不剑指“质量”二字。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规定进口月饼馅料中不能含有蛋黄,澳大利亚还规定月饼馅料也不得含有肉类;欧盟对含有干果类的月饼中黄曲霉毒素B1的要求远高于中国标准要求;日本对甜味剂、漂白剂、防腐剂等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法国、德国、泰国、瑞典、哥伦比亚、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等国家明确规定禁止收寄中国月饼。
实际上,月饼质量是长期困扰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虽然国家早就对月饼质量,规定了严厉的规定。月饼的质量指标中,除了卫生指标,还包括感观指标、重量指标、含水量指标等。新《食品安全法》也要求月饼包装上都详细标注了所有成分、加工方式等,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可是,月饼质量问题仍走不出巨大安全隐患的魔咒,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从南京的冠生元事件,到生产月饼黑窝点,再到如今“山寨版”月饼。
现在,别说老外对中国的月饼不敢贸然下嘴,就连国内消费者也对吃月饼心有余悸,胆战心惊。现实也充分证实这点,譬如,最近,中国商联会通过对网上销售的月饼产品抽样调查发现,40%的月饼产品在食品安全指标上有问题,甚至连一些假冒、“三无”月饼也在网络上疯狂销售,最严重的有害指标超标达1000倍。
无独有偶,成都市场月饼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的结果也不容乐观,今年的月饼质量仍然堪忧,不合格月饼出现新的苗头。此次共随机抽查46批次月饼,按照新标准对微生物、净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的结果是,质量全面合格的仅有6批次,内在质量不合格的占31批次,内在质量合格但标识标签不合格的占9批次。
因此,笔者觉得,不妨以月饼出口受阻为契机,对全国范围内的月饼质量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一方面,质监部门要对月饼的包装、标识、食品质量、添加剂等,进行全程监控和监督。与此同时,国家工商部门要对生产月饼企业进行抽查,抽查样本既要适当扩大,也要抽大不放小,对大型企业要抽查,对小生产企业,也要进行严格检查;此外,要对违规企业进行重罚。按照《食品安全法》,对以次充好,质量没有保障等生产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对网上销售月饼行为,职能部门也要尽早出台措施,以填补管理上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