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机械  北京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收储新政力挺国产豆,产业链根源问题未解

   日期:2009-12-10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61    


    12月1日,新一轮的大豆收储正式上演。相对于去年国储的质疑之声尚未平息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国储新政也因此更受人关注。

    按照11月23日出台的规定,新的大豆(国标三等,下同)临时收储价格为1.87元/斤。允许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并给予指定大豆压榨企业和中储粮一次性费用补贴0.08元/斤。

    让时间回到2008年,当年大豆的首次收储可谓是“大败而归”,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国内大豆临时收储主要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大豆收储指标超过700万吨,约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一半。其直接后果是国产豆价格被推高,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无料可用,大面积停工。而进口豆凭借价格优势直逼国产豆大本营。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去年的收储之所以陷入尴尬,是因为国家没有考虑到大豆市场的开放性。而这次收储政策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一方面,这次收储没有规定具体数量,有效地避免了配额制中寻租行为的出现;另一方面,这次收储的补贴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解决了压榨企业,尤其是东北压榨企业的生存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司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允许加工企业进入收购行列是国储新政的最大亮点。虽然具体的门槛尚未公布,但据坊间传闻,年加工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都有望参与收购。

    据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估计,如果消息确切的话,黑龙江省将有6成左右的企业可以参与收储。

    而且,受惠的不仅是加工企业,豆农在新政中可能会得到更大的好处。

    王小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很多豆农的大豆因为水分含量不达标等因素很难卖到国库中去。而压榨企业并不存在保管的问题,即使水分含量略低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而且这次收储是敞开收购,而非去年的分批次收购,豆农不用担心卖不出粮。”

    “收购主体越多,卖出的价也就越划算。”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表示。

    另外,在收储价格的选择上,今年的大豆也比去年更为恰当。据记者了解,东北地区大豆的现货价格在1.7元/斤~1.85元/斤之间,而进口大豆的到港分销价在2.0元/斤左右。两个价格与国家收储价格相差不大。

    “去年的收储价格与国际大豆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今年的差距小了,这有助于政策的实施。”司伟说。中粮期货分析师杜朝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今年的收储价格与国际大豆价格还有数百元的价差,国产大豆的吸引力可能会增强,或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收储方式的改变,也让诸位业内人士对最终的抛储持乐观态度。王小语说:“拍卖难易取决于进口大豆的到港情况,只要国家适时地对进口大豆进行技术性调控,应该不会出现‘无人理采’的情况。”

    “虽然今年是敞开收购,但是国储总量超过去年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大豆的产量偏低,总供应量没有去年那么大。今年的市场环境也优于去年,企业参加收购的欲望也很强烈。如无特殊情况,收储量不会超过去年。”王小语说。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油料分析师陈丽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收储的主力会是压榨企业,而非去年的中储粮。“去年的国储大豆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因此,今年的收购可能会更多的放给企业。当然,中储粮也会收一些。如此一来,抛储难的问题也会相应解决。”她说。

    针对具体的实施,司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微观层面,到底哪些企业可以参与收购、收购的数量应该是多少,这都需要给予明确,毕竟企业和国家之间肯定会出现一些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需要在政策上给予平衡”.

    ****大豆产业链根源问题未解

    收储新政出台后,豆农和压榨企业都表现出积极乐观态度。但也有业内专家指出,仅仅依靠国储,国产大豆产业依然无解。

    因为,国家给予压榨企业补贴,就需要大量的支出,这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如果行业不经过整合,国产大豆始终无法带动。

    和国内水稻加工有类似之处,使用国产大豆的压榨企业多有散、多、小的特点,很多企业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即使是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也无法保持长期开工,通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非转基因豆油也始终无法走出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怪圈。

    不过,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水稻、玉米的单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唯独大豆提升不大。目前,黑龙江大豆的平均单产在230斤/亩~240斤/亩之间,与美国的370斤/亩的差距还很大。但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调研中也发现,黑龙江农垦地区的单产也能达到每亩360斤。其秘诀就是机械化投入大,耕地深松度更高。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等条件,迟迟无法推广开来。

    在这种前提下,本土压榨企业根本就没钱做大,也没有营销机构愿意为时有时无的产品做营销。因为刚刚花大价钱开拓了市场的产品,在第二年就突然消失了。

    而且,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展,这个障碍显得越来越明显。尽管黑龙江大豆协会也曾经呼吁本地压榨企业进行整合,但并没有什么进展。原因之一就是黑龙江的压榨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进行整合的难度很大。

    “我们曾建议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扶持整个国产大豆产业。例如,出台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整合;帮助非转基因豆油进入关内,打开南方郊区市场;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大豆单产量等等。但是这些在新政中并未出现,可能国家考虑到时机尚未成熟吧。”王小语无奈地说。

    但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司伟看来,王小语有些过于着急了。司伟指出,国产大豆中榨油的部分约为500万吨,即使出油率能达到20%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豆油市场的需求。如果拿非转基因豆油来弥补这个缺口的话,带来的恐怕是非转基因豆油的价格飞涨。如此一来,转基因豆油的优势立马就会显现出来,并进一步侵占我国豆油市场。

    “而且,东北企业的实力太弱,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东北的压榨企业能够进入全国消费市场。当然,通过国家宣传非转基因豆油对其产业本身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种文化宣传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样保住现有的30%的市场份额,并慢慢扩大。”司伟说。

    司伟认为,对大豆产业的补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具体的补贴方式、补贴力度,以及如何形成制度还有待观察和探讨。

    此外,王小语还建议,国家应该给予大豆行业协会更多的支持。“大豆产业的问题不仅仅涉及种植一个领域,相应的管理部门还有很多,比如农委、粮食局、工商、税务、证监会等等,但真正能做到覆盖整个大豆产业链的机构只有行业协会。所以国家有必要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让大豆的种植、加工、贸易、流通、信息、科研、品牌营销形成一个整体,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拓展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让国产大豆具备与外资相竞争的实力。”他说。

    所幸的是,国家对国产大豆的政策已经开始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贸易放开的盲目乐观,到现在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这都说明国家的意识在转变,并引导该产业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

    关于印发《东北大豆压榨企业收购加工2009年度国产大豆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