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通过食品普及化学知识的宿命仍未被打破,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被喻为“超越部门利益迈出的艰苦一步”,希望这个正部级的实体办公室,也能如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的宗旨一般,始终牢记自己监督重心前移的重任。
毒豇豆事件近日在全国持续发酵,先后在武汉、合肥等地被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各地纷纷采取防控措施。在广州、深圳同日发现之后,广州市食安办发布了今年第一号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提醒市民谨慎购买。尽管已经立即销毁1吨多涉毒豇豆,但估计仍有2吨左右流入广州市面。
春节前,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在全国各地重现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现在,海南毒豇豆粉墨登场。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的抽检结果显示,样本含有氧乐果、水胺硫磷、克百威等高毒农药。尽管检出农药的含量并不高,但这三类农药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种植中使用的,这类高毒农药只要被检出,不管含量高低,就说明在蔬菜生产中已经违规使用。实际上,省卫生厅等部门抽查节前食品安全的结果也不容乐观,来自广东27个监测哨点农药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尤其是豆类蔬菜和叶类菜等,以及茶叶是农药残留的高危食品,属于中等毒性或者低毒性。如此看来,国人通过食品普及化学知识的宿命仍未被打破。
《食品安全法》于去年6月1日开始施行,被寄予了很多期望,从“卫生”到“安全”的转变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前日披露的实施情况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实施困难尚有很多,主要受标准不一、经费不足、职责不清等因素制约。虽然《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了买样费和检验费由同级财政列支,国务院也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内执行食品安全法确立的各项制度予以经费保障,但一些地区财政经费到位率很低,缺口很大,直接导致监督抽检范围缩小、频率下降、批次减少,影响了执法的效果。海南农业厅官员倒是给出了一个更直观的说法:每个瓜菜品种每次检测费用高达2000元,且两天后才能出结果,而全省只有一台定量检测设备。试想,市场上瓜果蔬菜品种琳琅满目,生产基地、收购点、农贸市场、超级市场星罗棋布,全方位、各链条进行预警、评估与监测,必然意味着充足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及已投入资金不被无故虚耗与占用。没有技术与资金的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往往成为一种侥幸心理的博弈,监管方也好,被监管方也罢,只要没被发现就行。
值得高兴的是,此次毒豇豆在一定意义上改写了毒奶粉的历史,暂时没有出现“结石娃娃”这样的严重后果,武汉成功查出、销毁有毒豇豆,并拦截近25吨豇豆流入市场,广州也封存了10余吨尚未销售的豇豆。应当说,相关部门的动作是迅速灵敏的。这自然得益于我们改变以往“事后监管”、“出事再管”的管理监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前移了监督重心,强调预警与评估。食品安全监管与反腐败斗争何其相似,曾经我们也陷在事后“严惩贪污腐败分子”的单独命题之中,但随着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我们逐步意识到贪污腐败只有扼杀在萌芽之中,才是对各方而言成本最小的选择。一如食品安全监督,不断前移监督重心,直至种子、土壤、原材料、生产用具等前端污染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引致的损失。农业部已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并加强产地和销地协调配合。此次如果在生产基地、收购点就能检验出涉毒豇豆,至少能挽回不少的物流运输成本,不至于来到销售市场才被销毁、拦截、封存。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不至于被这些高毒化学物质一再惊吓,对豇豆诚惶诚恐。
社会公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食品安全,食品每每出现涉“毒”问题总是引起强烈反响,证明民众实在是吓怕了、吓够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被喻为“超越部门利益迈出的艰苦一步”,希望这个正部级的实体办公室,也能如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的宗旨一般,始终牢记自己监督重心前移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