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海南三亚毒豇豆事件调查的展开,中国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呈现在人们眼前:监管的薄弱、无力,甚至放任不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后果非常严重。
海南种植豇豆的不少农户坦言,到底什么农药可以用,什么农药是禁用的,他们并不清楚,只是听其他村民介绍某种农药很管用就去买来用。许多农户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将虫灭掉,让豇豆长得好看就行了。
对于国际上早就禁用的高毒农药,农业部于2004年1月19日发布第322号公告,要分三个阶段削减对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到2007年1月1日全面禁用。如果海南农民对此不知情,那么就暴露出海南农业部门对农业部禁令的宣传和监管不力。
不过,据报道,海南对禁用农药并非宣传不到位,因为早在2004年,该省就已明确立法禁止甲胺磷和水胺硫磷这两类高毒农药在省内销售和使用。海南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对高毒农药展开专项调查,至今未发现违规销售高毒农药案例,但水胺硫磷、甲胺磷等在海南仍有销售---通过暗渠道卖给熟人。
为什么高毒农药禁而不绝?主要是因为高毒农药成本低、利润高。其实,这个主要原因后面还有更多的原因。例如,生产农产品的人并不吃这样的产品,即使吃也懂得如何尽量去除毒性,例如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在日常食用豆角时,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用盐水或温水最少浸泡半小时后再炒。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替代高毒农药的产品价格高、杀虫谱较窄、速效性差;而且,一些替代品种虽对人畜毒性较低,但对害虫天敌、水生物等危害性高,如不科学使用,可能导致害虫抗药性快速增强。所以,一些高毒农药就像杀虫脒一样,由于存在市场需求,在禁用多年以后,仍有生产和销售。
海南有毒豇豆体现出食品监管的薄弱和无力还在于,生产和经营者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产品的毒性检查不出来,于是铤而走险。海南的毒豇豆现在没法查出使用高毒农药的农户到底是谁,因为每天收满一车货(4万斤)往往需要跑几十个收购点,涉及几百个农户。这体现出我们的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监管体系并不健全。
食品监管体系的薄弱和不健全还表现为,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后,没有最终负责者,而是相互推卸责任,潜规则盛行,譬如甲地和乙地之间的相关部门,在蔬菜毒性检测问题上是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我的豇豆有问题,很可能你的白菜的有机磷也超标……
由此看来,如果任所谓业内潜规则大行其道,公众吃到的很多都是检测合格但实则有毒的食品。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