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进口大豆短重引发的思考

   日期:2010-03-1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92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商,进口量逐年上升,2008年以来,在全球大豆价格下跌的大环境下,市场遭遇剧烈冲击。大连口岸进口大豆占全国进口量近十分之一,2007年~2009年,大连口岸进口大豆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所占份额分别为49.7%和40.9%,阿根廷和乌拉圭进口量仅占6.8%和2.6%,大豆短重现象一直存在。

    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大连口岸进口大豆15批次,提单重量869.577万吨,验收重量867.585万吨,平均短重2.2‰,短重超过3‰批次占全年批次的20%。2008年短重较为严重,进口33批次,提单重量1719.455万吨,验收重量1715.228万吨,平均短重2.4‰,短重超过3‰批次占全年批次的42.4%。2009年进口52批次,提单重量3073.199万吨,验收重量3068.450万吨,相应数字为1.5‰和17.3%。可以得出结论,进口大豆短重长期存在,2009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存在。

    南美3个国家短重情况相似,将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合并统计,美国和南美两个区域的进口份额和批次量基本持平,但短重情况不同。美国平均短重1.1‰,短重超过3‰批次比为6.7%,接近置信度95%的要求,处于正常水平。南美平均短重2.7‰,短重超过3‰批次比为45.5%,占全部短重批次的87%,问题比较严重。通过区域分析得出结论,短重主要出现在南美各国。区域性的短重差异与装港计量设施、装卸条件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甚至与装货港天气情况如温度、湿度、风力相关。

    由于进口大豆海运水分挥发不可避免,在卸货港,舱盖下面经常可以发现积聚的汗水。在卸货过程中,衡器计重还有可能产生新的水分挥发。对于散装货物,受计量环境条件、计量器具精度等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计量只能尽可能降低误差,把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中国进口大豆408万吨,较2009年同期的303万吨增长了34.5%。中国大豆产业遭遇来自全球的压力。

    在种植环节,国产大豆已被低价进口大豆全面压制,进口大豆占中国大豆消费量的70%。在加工环节,中国70%左右的大豆企业,已经被嘉吉、邦基、路易达孚等外资控制。外资渗透国内产业已经很久,只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依靠国家政策,进行综合解决。

    国家对于国产大豆的扶持政策包括良种补贴、直补以及收储等。但是相比进口大豆价格的优势,补贴的作用不大。

    我国的大豆产业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政府与企业应协力,做大做强一批国内企业,健全自主的产业链条,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抵御外部冲击。同时,应当适当提高进口大豆品质准入标准,限制进口大豆数量。

    大量的进口,短重必然给进口商造成严重的损失。鉴于我国大豆产业岌岌可危的现状,进口大豆短重问题应给予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予以解决。

    检验检疫部门建议进口商在选择装货口岸时进行短重风险评估,避开短重严重的港口,或者在价格谈判中将短重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定价依据;建立进口大豆短重预警机制,定期通报进口大豆重量差异情况,敦促国内收货人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