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有150亿个。按照估算的合格率,这意味着每年消耗的“黑心餐盒”超过75亿个,过半不合格。 (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过去,公众不知道“不合格的一次性餐盒危害如吸毒”,就是使用了,也不会产生心理恐慌,现在知道了这种常识,每次在痛苦中继续使用这些塑料盒,不但要承受肌体损伤,还要承受心理损伤。
所以,消息见报之后,最应该引起重视的就是有关的职能部门。他们就应该像对待癌症和毒瘤一样,责无旁贷地拿起 “职能手术刀”,拿出刑罚和法律的武器,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良行业斩草除根。一旦发现,立刻消除,不留后患,绝不手软。职能部门和媒体完成了良性互动,很多不安全隐患就能得到及时根除。
可职能部门的执法行动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或是监管手段的滞后,或是执法行动的弱化,或是处罚行为的软弱,尽管有关职能部门履行了“打击”程序,这种“打击”因为处罚力度小,就像给不法企业搔痒痒。要想避免执法无效的怪圈,方法有的是,那就是要对不法企业 “狠起手来”,罚他个倾家荡产,就像中消协发言人武高汉所说,要让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
“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的意思是形容一种程度,是让‘黑心经营者’无法承受但又必须承受的代价。 ”因为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地区经验,重罚才是治理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出台重罚甚至刑罚的地方性法律,让执法者和职能部门得到 “硬起手腕”的底气,得到重罚依据,“中国一次性餐盒合格率不到一半”的现状也许就能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