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的存在,其实正是有些部门不作为的结果。如今,何教授的改口,则让我们看到了更加荒诞的“反作为”。如此这般,怎么能令我们对食品安全有信心?
这两天的“地沟油事件”,再次发生戏剧性转折。地沟油没有禁绝,倒是先让曝光地沟油的教授背上嘴快的压力。何东平教授甚至担心会影响到自己作为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的正常工作。在压力面前,何教授无奈改口。
此前,何教授本着知识分子的良知,曝光出地沟油的真相,令人尊敬。地沟油曝光后,何教授第二天接到几十个电话。一部分电话是要求采访的,另一部分则是政府部门领导打来的。如果说,政府领导的电话也像记者一样,要求了解更多的情况,那么,何教授恐怕就不会有什么不快。不过,现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面对地沟油新闻,有些部门或者领导,是不高兴的。否则也就不会有何教授改口事件。
媒体曝光地沟油,无疑是希望借此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维护公众利益。然而,在地沟油事件中,我们只看到,国家药监局发布紧急通知,对于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餐饮服务单位,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其餐饮服务许可证。但是何为“情节严重”,药监部门语焉不详。而有些地方的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则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表示:“地沟油主要不归我们管。”
地沟油的存在,其实正是有些部门不作为的结果。如今,何教授的改口则让我们看到了更加荒诞的“反作为”。如此这般,怎么能令我们对食品安全有信心?
日前,《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的快餐盒年消费150个亿,合格率却不到一半。一位食品包装与环保领域的专家称,我们平常使用的纸杯、塑料杯和矿泉水瓶都可能是“隐形毒药”。这几乎又是一件与地沟油相类似的事件。同样都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又该如何处理?
我们已经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表明中央政府对食品安全不是不重视。那么,这种重视应该具体地体现出来。如果没有很好的切入点,那么不妨就从解决地沟油和快餐盒着手。(付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