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以万计的雏鸡刚离开孵化室,未及进食便被以几毛钱的价格运往黑作坊。被去掉头并剥皮后,这些雏鸡“变身”麻雀再被出售。据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麻雀属于保护动物,严禁宰杀和贩卖。记者调查发现,为此,很多烧烤店便用雏鸡冒充麻雀。多家孵化场表示,雏鸡肉被当成麻雀出售“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6月 10日《新京报》)
把雏鸡当麻雀卖,这种生财之道令人多少有些目瞪口呆,当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很多人在为黑作坊的卫生条件而堪忧时,我却感觉毛骨悚然——刚刚离开孵化室的新生命,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残忍地剪去头颅和双腿,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太不人道了。欺骗消费者是一个方面,虐杀动物又是另外一个方面,两者叠加起来,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令人嗟叹不已。
都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媒体记者都接到举报了,但我们的行业执法部门,却似乎还是“蒙在鼓里”?否则的话,怎么没见有执法查处,反而是记者暗访调查呢?
回过头来想想,也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行业秘密被一次次地“意外”曝光了。前年,毒奶粉事件一个月后,三聚氰胺再惹祸。如果不是香港“意外”地检测出内地产鸡蛋含三聚氰胺,“意外”地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暴露了动物饲料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业秘密”,社会恐怕还是不明所以。与之类似的还有不少,像最近引起关注的地沟油。同样的道理,倘若没有“意外”发生,倘若没有记者的暗访,大抵很多人还是会笑吟吟地吃着被忽悠成麻雀的雏鸡而不自觉。
这样的“意外”令人惊讶,这样的“意外”更令人沉重和愤怒———— 事关公共食品安全,如此卑劣行径,居然一个个都成为行业内的普遍行为,请问商业道德何在?市场监管何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低廉的“原材料”到逐利的非法商家,再到上市销售,这一系列环节中,都让人遗憾地看到了监管的缺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是的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是市场监管公权力的耻辱。
我们急切地期盼有关部门不要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希望行业整治风暴能内化为日常监管规则,强化责任,让所有侵犯公共权利的商业劣行和行业秘密无所遁形。这个要求,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