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仅爱吃,而且很重视食品安全。对他们来说,由于各个环节都有严格控制,食品安全并不是一个特别沉重的话题。
在日本,商店的食品都标明品尝期,面包、纳豆、牛奶都有食用期限,而且很短,一般只有几天。牛奶除注明要冷藏之外,还要求打开之后尽快喝完。过品尝期的食品一律下架,否则违反食品安全法,那不是闹着玩的。其实,在冷藏的情况下,这些食品两个星期都不会坏,主要是日本人对食品安全要求高,讲究食品新鲜。
牛肉和蔬菜都标明产地,可以通过因特网查出生产牛肉和蔬菜的流程,如牛肉喂的是什么饲料,生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蔬菜用的是什么肥料等等。其实,牛肉是不是病牛肉,蔬菜有没有农药残留,上市前大多是检查过的,消费者应该放心,但这涉及农家的信誉,关乎食品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
现在,日本的河流和湖泊大多是达标的,工厂废水达标之后才允许排放到河里,每条河里都有鱼,笔者在日本多年,几乎转过所有大城市,没遇到一条冒着臭气的河流,水质的安全对保障食品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从水源抓起,从土壤抓起,尽量做到河流湖泊水质达标,出台土地污染法,治理被污染的土壤,保证食品安全,治标又治本,很值得我们借鉴。
最令人痛心的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搞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妨碍食品安全,日本也是如此。在前几年日本就曾出现以白毛猪肉冒充黑毛猪肉、用外国牛肉冒充本国牛肉、用外国鳗鱼冒充本国鳗鱼、用肉鸡冒充当地名鸡、利用过期食品原料制作食品的现象,有些还是着名的企业,如雪印、日本火腿等。不过,日本商家在食品上做手脚,主要是以次充好,还没有出现添加有毒物质的现象。在牛奶中加三聚氢氨、用地沟油炸油条等,已不属于不能坚守道德底线的问题,而是谋财害命的典型犯罪。
在食品上玩猫腻儿,在日本代价太大,没人玩得起。偶有人为之,舆论谴责、行政处分、警察介入,没完没了,定让你倾家荡产,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特别是多年信誉一下子丧失,在顾客的心目中很难恢复,有的只好破产,如日本雪印公司,日本火腿公司虽然大难不死,但也脱了一层皮。
总体来看,日本绝大部分商家还是能够坚守道德底线的,基本可以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质量和信誉在激烈竞争中取胜,日本的食品总体来说是安全的。前一段时间,有朋友从国内打电话,托笔者为小孩买日本奶粉。价格贵不说,寄费也不便宜,就是因为日本奶粉相对于国内奶粉来说更让人信赖。
中国与日本食品安全距离很大,笔者以为在以下三个方面到了不下大力气不行的时候了。一、中国急需解决商业道德缺失的问题,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提倡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用中国的《论语》解决商业道德问题,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二、日本食品安全很重视健全体制,有最高级别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有负责食品检测的各级农林水产行政部门,对不安全食品流入市场要负责任。三、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日本有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食品安全有法依法,违法必究,一查到底,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就是要动真格儿的,看谁敢再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