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阶层吃特供食品、有机食品,中产阶级大包小袋地为孩童购买进口奶粉,普通阶层家庭怎么办呢?现实的情况是,社会底层构成垃圾食品消费的主力军。
生化技术与食品行业较之以往呈现出高度的亲和力:它缩短了周期、增加了产量、改善了口感、甚至改变了生物时钟……于是,有学者感叹,真正的食物已经消失,代之以“类似于食物的可吃的东西”.激素食品泛滥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把激素食品的兴起,置于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脉络之中考察,可以说激素也是这个时代的隐喻。
文 _ 毕然
随着卫生部声明的发布,纷纷扰扰的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事件似乎终于可以暂告一段落,然而公众对其关注并未终止,原因不仅是大家对“微小青春期”等新鲜概念以及奶粉丰胸的神奇效果颇感兴趣,抑或对有关部门的检测抽样方法存有疑惑,更在于整个事件再次挑动了人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敏感神经,让传说中的“激素食品”鲜明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个公共话题。
激素时代来临
现代食品工业已经全面掌管了对人们饮食的控制权。大规模的城市化、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愈加细密的社会分工,让人们远离田园和厨房,高度依赖由农业综合企业、超级市场等构成的发达的食品生产配售体系。
与此相应,人类的食物经历了革命性的变迁,其中一个最显着的趋势就是越来越人工化、标准化。正如美国新闻学者迈克尔?波兰在《保卫食物》中所称,真正的食物已经消失,而代之以“类似于食物的可吃的东西(edible foodlike substances)”.
席卷全球的连锁快餐业可谓这一变迁的典范和象征,它们冲击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口味和饮食结构,创造出一种以高糖、高盐、高脂为特点的新的食品文化。另一个突出的例子便是婴儿奶粉罐子上的科学营养配方,给母亲们放弃传统母乳喂养增添了理由,否则也就不会有这些天无数家长为孩子的健康牵肠挂肚了。
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如此迅猛,除了各式各样添加剂的功劳,一个重要技术支撑便是合成成长激素的应用。迈克尔?波兰在《食品公司》的纪录片里,以镜头形象地揭露了美国高度垄断的食品工业化生产线造成的健康安全问题,其中就展示了在掺杂了激素的混合饲料喂养下,经过一番工艺流程,肉鸡如何在短短几十天内完成从鸡蛋到食品的魔幻历程,让人们惊叹于现代食品工业的高效。
在食品工业生产领域,激素的使用也已相当普遍。在牛奶生产中,由孟山都创造的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就是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人工合成激素,给奶牛注射后可以增加牛奶产量10%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