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0月6日电(记者苏万明)今年国庆期间,山东等地出现的乡村生态旅游热潮里,群众自发了解、关注食品安全知识的现象明显增多。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其消费知识相对缺乏的窘境逐渐显露,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帮助消费者更多地掌握消费安全知识,使食品安全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更好地实现消费者关切生命健康的愿望。
乡村生态游凸显食品安全主题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山东多个地区亲近、回归自然的近郊游、乡村游掀起热潮。滨州冬枣采摘节、泰安金秋采摘活动、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美食旅游,青岛、烟台等沿海地区的渔家乐、农家乐,丰富多彩,火爆上演。许多“地主”发现,游客的旅游主题和往年有了一些不同。
在山东知名品牌--沾化冬枣原产地沾化县下洼镇,国家3A级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游人不断。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负责人、下洼镇东平村支部书记王荣凯发现,以前的游客前来生态园参观一般是走马观花。但今年,更多的游客注意跟农民聊起冬枣习性、种植过程等,许多游客不约而同地关注起水果的食用安全问题。一些从济南来的游客一边踏秋赏玩,一边询问王荣凯:冬枣怎么施肥,用不用打药,怎么分辨市面上的水果有没有用过农药等等。王荣凯耐心地解释,形状扁平、果型周正、果皮细软的冬枣,一般没有用药。因为冬枣一旦用药,果体经常会变形,而且表面不光滑,吃起来也不脆、不甜。
刚把“开心农场”从网络变成现实的山东省胶南市张家楼镇大崮村樱皇谷景区,近几日也迎来了一批批游客。大崮村党支部书记张振逊说,游客们在景区内和附近田野游玩,对如何分辨韭菜、豆角、山楂等时令果蔬是否安全、绿色,非常关注。
食品安全意识提升 催热“健康”游
一些游客和景区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问题奶粉、毒韭菜、药螃蟹等食品安全事件曝光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日益关注盘中餐是否安全,休闲郊游时不自觉地关注起农产品生产和安全等知识。
“民以食为天,直接关系自己健康的事,不关注怎么行?”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多年的刘芳,趁国庆放假,跟爱人回到山东沂源县。“竟然有肉这么厚、汁这么多的包菜,我好长时间都没吃过了。”刘芳感慨地说,她早听说好吃的菜很少施用化肥、农药,决定到附近农村菜地一睹究竟,将来买菜也好辨别优劣。
一天下来,许多老菜农给刘芳提供了不少“土方”:带点虫眼的、个体适中的、颜色深绿的蔬菜,别看卖相不好,但一般不用化肥催熟,也很少打药……“这一趟受益匪浅。”她说,这样的旅游既放松了身心,还能增长生活智慧。
即墨市丰城镇是螃蟹养殖专业镇。养殖户王顺俊说,许多前来郊游的游客,路过时都愿意停下来跟他聊聊:螃蟹怎么养的?怎样选肥壮、膏满又安全的螃蟹……“许多游客说,前段时间传说大闸蟹吃避孕药催肥,让他们不得不格外留心。”王顺俊说。
青岛市民王红国庆期间带着女儿跟爱人到山东胶南大崮村附近郊游。她说,她10岁的女儿嫌“瘦韭菜”难咬、塞牙,就爱吃那些看起来非常粗壮的韭菜,而据她了解“肥韭菜”多是用过化肥的。
王红带着女儿去看当地菜农怎么打理韭菜。当女儿发现用鸡粪养大的韭菜确实不肥,看到菜农用开水灌根杀虫,用铁丝架着韭菜防其倒伏烂根招害虫,她非常信服。
消费安全“有心无力” 呼唤相关部门“补课”
专家认为,乡村游凸显食品安全主题,表明人们日益关注生命健康,追求生活质量,这种意识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意识提升和消费知识不足的矛盾,仍在困扰着消费者,通过乡村游等方式获取消费知识,就是他们渴望掌握科学消费知识的一种体现。为了将食品安全的社会基础夯得更加牢固,还需要大力普及科学的消费知识。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已经从“吃得上”转向追求“吃得好”,更加关注健康和养生,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以食品安全健康为主题的旅游行为的出现,表明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他们已经试图通过种种途径寻求实用的消费知识,这给相关部门提出了如何帮助市民买到“好菜”的课题。
许多游客向记者反映,个人通过郊游等方式了解到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限的,有些甚至是片面的或者道听途说。因此,专家建议,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落实食品安全问责制度等之外,还应加大力度推广、普及通俗易懂、内容实用的消费安全知识,帮助消费者提高安全消费水平,构建更加科学、理性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