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机械  北京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一次性发泡餐盒要穿“绿马甲”?

   日期:2010-10-0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94    
  作为白色污染的典型,一次性发泡餐盒已经有10年的被禁历史,但前不久,忽然有协会组织站出来呼吁人们正确认识一次性发泡餐盒,宣称它是“典型的绿色产品”,并由此在业内引出一场论战。一次性发泡餐盒真的能就此披上“绿马甲”吗?(相关阅读: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或不被淘汰 以及中国塑料加工协会称:发改委将批准泡沫餐盒生产

    被禁10年却屡禁不绝

    因为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早在1999年,一次性发泡餐盒就被原国家经贸委列为淘汰产品,从2001年开始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目前其生产和销售均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前不久,央视对广东、南昌、西安、北京等地一些企业置国家规定于不顾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餐盒的违法行为进行报道后,各地关于一次性发泡餐盒的报道也纷纷出炉,如据东北新闻网报道,在沈阳南二市场等多家批发市场发现一次性发泡餐盒仍在销售,价格最低廉的居然是专为学生盒饭使用的。而大街小巷的饭店和小吃摊上,也随处可见其踪影。《南方日报》也报道称发现广州一次性发泡餐盒的使用仍十分普遍,且数量巨大,某大型海鲜酒家负责人表示,他们平均每月要使用大约5000个一次性发泡餐盒。此外,长春、江西等地也均有当地相关部门查出一次性发泡餐盒。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国务院原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沛生告诉记者,尽管一次性发泡餐盒已被禁长达10年之久,但在我国一次性快餐包装市场上,其市场份额仍然占到76%以上,目前的年消费量达到了百亿只。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2008年所做的调查,2005年,我国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餐盒的用量为86亿只,在市场上的平均占有率为70%,到了2007年,其用量就达到了106亿只以上,比2005年增长了23%,占一次性快餐盒用量的76%,在上海市市场占有率更高,达95%以上。近年来,广东省惠州、汕头、东莞、湛江等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大型的一次性发泡餐盒生产企业,年产量猛增到20亿只以上。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告诉记者,虽然一次性发泡餐盒屡禁不绝,但经过10年的查禁,生产情况还是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北京为例,生产企业已由原来的6家减少为目前不敢公开生产的两家,且开工不足,隐蔽生产,产品经常被行政管理部门查抄处罚,目前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不到20%,而且这两家也在同时生产非发泡环保型餐具,做好了停产的准备。同时,过去不仅快餐盒,还有我们使用的生鲜托盘、方便面碗,甚至喝水的杯子等都以发泡聚苯乙烯为原料,但是现在只有一次性餐盒中还有70%多的发泡餐盒,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一次性发泡餐盒屡禁不绝,董金狮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使用这种餐盒的饭店管理比较松散,而对于超市及方便面生产企业等机构的管理则比较严格,因此,方便面碗、超市的生鲜托盘等已经基本都使用了聚丙烯材质(环保材料)或用纸质品替代。董金狮指出,只要政府重视,消费者自觉抵制,最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一次性发泡餐盒的问题。

    部分专家要为其正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保障公众饮食安全,6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启动一次性发泡餐盒专项整治行动。

    然而,8月24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却联合举行发布会,呼吁人们正确认识一次性发泡餐盒,宣称它是“典型的绿色产品”。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廖正品说,一次性发泡餐盒性价比高、可回收,按生命周期评价,属于典型的绿色低碳产品。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8个州,韩国、我国台湾等地曾先后对一次性发泡餐盒禁用或限用,但经过实践,发现无适合的替代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真正有效地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

    李沛生则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分析指出,一次性发泡餐盒在性价比上无疑占有优势,一个一次性发泡餐盒平均售价仅6分钱,而其他各种环保餐盒都在0.2-0.4元。而从物理性能上看,一次性发泡餐盒无论在它的湿强度、保温性、耐油性、耐水性、安全卫生性能上都优于其他各种餐盒。但其降解性能确实不如聚丙烯(环保餐具材料成分),因此,对一次性发泡餐盒应该进行有效的回收。把上海“3分钱”工程经验向全国推广,走回收利用之路。

    据了解,自一次性发泡餐盒被禁以来,反对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2006年初以及2008年11月份,有一些行业组织和生产企业曾在北京举行“为一次性发泡餐盒正名座谈会”,提出一次性发泡餐盒本身无毒无害,卫生安全,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符合循环经济,不是白色污染的元凶等论点。有些部门甚至呼吁国家发改委尽快会同其他有关部委对原国家经贸委6号令进行修改,对一次性发泡餐盒由禁止改为循环利用,走源头治理的道路。

    解禁呼声引发争论

    解禁的呼声在业内引发了一场争论,有专家指出,一次性发泡餐盒一旦放开,将是一场环境灾难。还有环保人士认为解禁其实是一场闹剧。

    董金狮指出,我国对绿色包装的定义是易回收、易处置或者易消纳的包装物。仅就回收利用而言,就有很多条件,比如是不是被随便丢弃、有没有人回收、回收的价值高不高等。一次性发泡餐盒由于价格便宜,人们往往会随手丢弃,而且回收价值也很低,同时它不易处置,填埋会占用耕地,焚烧则会污染空气,也不容易降解。

    董金狮告诉记者,上海的“三分钱”工程,就是上海市向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的企业收取每个盒三分钱,这三分钱的用途,一分五给捡拾餐盒的个人和环卫局的职工,五厘钱作为运输费用,五厘钱给两个处置工厂(上海在昆山和普罗建立了两个回收处置工厂),五厘钱作为管理费用。这一措施在2008年之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2008年,一个产销量占上海一半市场的生产企业失火停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产品涌入上海填补市场空白,回收管理便难于实现了。由于资金筹措困难,目前上海对于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回收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回收率只有20%左右。目前,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对其9年前制定的《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也开始重新进行评估。因此董金狮认为,这套体系推展到全国,是否可行还有待验证。

    上海保绿塑料资源再生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隆滨表示,目前该企业的回收业务基本维持在不亏也不赚的状态。因为回收费用由生产企业负担,因此他们可以获得免费的材料,但是,扣掉生产成本以后,每吨再生塑料颗粒也仅能盈利五六百元。

    而北京原一次性发泡餐盒回收企业相关负责人侯剑锋告诉记者,回收体系之所以能够运转,依靠的是生产企业的资金补贴,但这又存在一个资金收缴和管理的问题。而且总体来说,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回收价值非常低,人们的回收热情不高。“它不像矿泉水瓶子,扔到大街上马上就不见了。瓶子本身就是价值。环保餐盒的回收利用价值也较高,所以北京现在非发泡餐盒回收利用率达到了80%,但捡一个一次性发泡餐盒则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没有人回收。”他还告诉记者,因为体积大,运输也成问题,由于回收后需要漂洗,水污染也特别严重。

    自然之友固废项目顾问赖伟杰则介绍说,在台湾,对于所有一次性容器都必须建立回收处理机制,但是发泡塑料回收工厂却难以维持运营,因为即使获得相应的补贴,但因为使用过的餐盒,油垢会渗透到餐盒里面,很难处理,因此回收以后再生料的市场很不稳定。

    使用安全不能忽略

    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表示,国家之所以下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并非因为其有毒有害,主要是因为其造成的白色污染。

    董金狮则表示,对一次性发泡餐盒来讲,是不是有毒有害,取决于它的原材料和使用条件。达到食品安全要求的一次性发泡产品是可以使用的,但还要科学地使用,比如说不能装炒菜,不能在高温下使用,不能在微波炉里使用。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就有可能对人体有害。而如果企业使用废塑料或车间的再生料,苯乙烯单体就有可能超标。而苯乙烯是致癌物,对于肝脏、神经系统均会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白血球影响很大,也会对人的生育方面功能造成影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曾表示,苯乙烯可从聚苯乙烯容器进入食品和饮料中,致使人体中毒。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多来自无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和经营内容不符的非法企业,很多产品价格低廉,产品售价远远低于原料价格,原因是这些产品是用进口废塑料或全部用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或减震块等生产的,有些产品为了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人为加入有毒有害的荧光增白剂以及有毒色母料,甚至在产品上赫然印上“降解餐盒”等字样,产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消费者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2010年8月10日、11日、13日,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连续三期播出了“洋垃圾变餐盒”的专题报道,揭露广东部分企业违法使用进口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等生产一次性发泡餐盒。

    解禁与否仍在研讨中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透露,在国家发改委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原先被列入应淘汰的落后产品目录的一次性发泡餐盒已经消失。马占峰说:“这份征求意见稿如果通过,意味着一次性发泡餐盒将可以正大光明地重返市场。”

    对此,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录还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但他指出,希望政策的制定能够公开、公正地听取塑料行业、食品卫生行业、环保行业等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如果真的要解禁,那么造成新的环境问题由谁来承担?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共同研究。”

    自然之友城市固废项目主管张伯驹认为,对于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产品,消费者应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表决权,比如有不少消费者都质疑这种餐盒盛放热烫食物会出现萎缩的问题,担心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应该让消费者有方便的渠道了解准确的信息。同时在是否解禁的问题上,就更加需要公众参与和监督。

    董金狮建议,如果要解禁,也应该纳入限制类产品。生产企业必须符合新的食品安全生产要求,办理生产许可证。对质量负起责任的同时对环境也要负起责任。另外,在使用范围上也要限制,比如说在一些旅游景区、公园、学校等敏感的地区,还有一些偏远地区、难以回收利用的地区,都不应该允许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因为其回收成本太高,处理难度也比较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