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面粉增白不服中国水土

   日期:2010-11-0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22    

【康桥夕阳观点】:转发下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讨论面粉增白剂的添加与否,而是想传递原文作者的一个思考,一个疑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和作者一起去思考:涉及到成千上万消费者的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不能由主管部门独立完成,没有独立的科研机构提出全面的研究报告,在很大程度上被“媒体呼声”及相关企业左右的现象,在他看来是一种社会杯具。如果这个问题不能理清,类似的杯具还会不断地端上我们的餐桌:盐加碘、酱油加铁、大米营养强化等等等等。


    是否撤销“面粉增白剂”的使用许可一直就有争论,从2008年开始更加激烈。尤其是公众和大众媒体,基本上是众口一词地口诛笔伐。卫生部最初坚持允许使用的态度。不过最近表示将要“研究禁止面粉增白剂”.这似乎是“顺应”了民意。那么,“面粉增白剂”是什么?为什么会有“禁用”与“放行”的争议呢?

    新磨的面粉中含有一些胡萝卜素之类的天然色素,因而呈现浅黄色。跟其他的食物原料不同,新鲜的面粉加工性能并不好。在空气中,面粉会被慢慢氧化而变白,同时加工性能会变好。这个工业上称为“后熟”的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一方面这种长时间的储存本来就需要成本,另一方面细菌生长导致面粉“变坏”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所谓的“面粉增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漂白”.大约20年前,中国引进了国外早已使用的过氧化苯甲酰“漂白面粉”的工艺。过氧化苯甲酰通常简称BP(或者BP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后熟”的过程。经过BP的氧化,面粉的颜色和性能都会大大改观。直观说来,就是“漂白面粉”蒸出的馒头会又大又白,不仅好看,口感也会好一些。

    但是BP是一种化学合成添加剂。面对任何化学产品,人们总是首先想到它是否有害。因为其强氧化性,高纯的的BP很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所以是一种“危险品”.通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BP被淀粉等其他原料稀释到了很安全的浓度。

    BP在国外已经使用多年,主要用于面粉和奶酪的漂白。在作为漂白剂的使用量下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在面粉中,绝大多数的BP会转化成苯甲酸。苯甲酸是许多蔬菜水果的天然成分,比如在蓝莓中的天然含量就比面粉中的BP转化而来的更高。与通常使用的亚硝酸盐相比,苯甲酸通常被当作一种“更安全”的防腐剂使用,其允许的最大用量就比蓝莓中的天然含量更高了。

    BP对面粉的重要影响是破坏了一些维生素。所以,在美国的“漂白面粉”中,会加入相应的维生素来“加强”.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审查过BP用于食品漂白的安全性,结论是在目前的使用量下,没有发现任何有害成分的出现。不过,因为BP本身的强氧化性,在理论上也可能产生其他低含量以至于没有检测到的有害成分。

    JECFA和美国FDA,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食品管理部门认为,既然不能检测到有害物质的产生,而BP漂白所带来的好处也不小,那么就允许它的使用。而欧盟则认为,虽然没有检测到,但是不能排除有害物质存在的“可能性”,而漂白带来的好处并非必需,所以就禁止使用。

    因为对有害食品的杯弓蛇影,公众总是希望“绝对安全”,所以欧盟的思路更容易得到认同。此外,面粉漂白带来的好处往往被公众认为是厂家的,而跟自己无关。这样,大众媒体和公众本能地反对这样的“食品添加剂”,也就完全顺理成章。

    几乎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使用量的限制,BP也不例外。在目前的国家标准里,每公斤面粉中的BP用量不得超过60毫克。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用量是相当安全的。但是,实际的面粉中“超标”的情况屡屡发生。常见的原因是,BP的漂白效果与用法用量都有关系,而有些厂家简单地通过增加用量来达到效果,而导致过量使用。另一种原因,一些BP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某些批次的产品中BP的含量大大超过标称值,而面粉厂家按照标称值来使用,于是造成超标。

    在美国,FDA给与了BP“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分类,意思是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没有安全性的问题。因为经过BP漂白的面粉跟“原生态”的组成有差异,FDA要求如实标注,给消费者以“选择权”.在超市里,“漂白”并且“加强”的面粉是多数。

    而在中国,基于食品行业的现实,不管卫生部“研究”的最后结论是“禁止”还是“继续使用”,都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不管是用还是不用,都只有在生产者遵守规定的前提下,“规定”的意义才能够实现。对于那些在允许使用的时候非法使用的“无良企业”,无法指望他们因为法律上禁止了就不去使用。如何让他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才是对“有关部门”真正的考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