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苏丹红一号、大头娃娃、瘦肉精、回炉奶、转基因大豆油、嗑药多宝鱼、龙口粉丝、地沟油、潮安果脯、婴儿奶粉、小龙虾、豇豆、茶油……频繁爆发的食品危机令食品成为“高危”行业。
尽管,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食品食物质量平均合格率达98%,然而这依旧无法完全安抚消费者敏感的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9年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持续走低,2009年数据仅为60分,险些跌破及格线。这项调查在2007年的得分为69分,在2008年为67分。
出于自我保护,消费者神经越绷越紧,企业动辄得咎。有时一些并不是很严重的事件也会引发一场大危机。无论是咎由自取,还是无辜的“替罪羊”,食品安全俨然成了企业一道关乎生死的红线。
重建信心需要时间。在中国即将步入“十二五”之际,食品行业如何才能走出信任危机?
由乱到治是一个过程
“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已经长了白色霉菌,公司把它切碎,填入香肠;商店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公司把它回收,重新融化。经过去味工序,又返回顾客餐桌;公司技术人员的才干就是把发臭的肉类去掉味道,他们发明了添加硼砂、甘油方法;技术员们靠调味剂和染料就可以把同一种鸡肉做成松竹鸡、子鸡等不同品种的罐头;绵羊和羔羊肉都来自山羊身上……”
这样的描述令人们联想到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镜头,然而这种景象并不是中国食品[6.06 -2.42%]行业的“专利”.事实上,这段文字来自美国着名的社会活动家、“扒粪”运动的代表作家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小说《丛林》(The Jungle)。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着名的“扒粪运动”(又称“揭丑运动”)。食品行业的安全丑闻也是当时关注焦点之一。
辛克莱的小说或许进行了艺术的夸张,然而他对肉食品加工厂肮脏环境的仔细描写绝非无中生有。小说的效果是轰动性的。据说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在吃早饭,他“大叫一声,跳起来……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
与小说的热销相反,美国肉食品销量大减。罗斯福总统接受辛克莱的建议,派出人员实地考察。然而,罗斯福最终没有将考察报告公布于众,因为担心会给“倒霉的”食品业雪上加霜。不过当年6月,借助舆论界的压力,《食物和药品法案》、《肉类检查法案》得以通过。同时,以威利博士(Dr. Wiley)为首,11名专家学者组成班子,形成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雏形。
无独有偶,1955年,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在加工奶粉时使用的添加剂是几经倒手的非食品用原料,其中砷含量较高,结果造成1.2万余名儿童发热、腹泻、肝肿大、皮肤发黑,最终130名儿童死亡。此外,近年来困扰中国市民的地沟油也非中国首创。上世纪60年代,在经济腾飞之后,一些日本商人也开始搜集“地沟油”,提炼后制成食品出口到台湾地区。而今天,日本直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就有20多部。不但保证食品安全,也保护着农业生态环境。
订立游戏规则
生机盎然的“丛林”不乏阴暗角落,人们需要逐步建立“丛林”文明竞争的法则。
当年,罗斯福总统并没有被经济的迅速膨胀而迷惑,他认真听取辛克莱对美国“病情”的描述,果断地开出了自己的“处方”:用立法整顿美国的食品加工业,保证美国人的健康。虽然也有痛苦的记忆,不过今天的美国人是相对幸运的。
而在更大的范围内,食品安全却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全球化提供了大量的商机,但是它也为全球的食品行业带来挑战。无数农民、供营商和制造商步入工业化大生产,或者进入全球性供应链,引发了许多质量问题。当规则不严时,放肆的市场行为则有机可乘,这并非中国特有。食品安全成为工业化大生产以及经济腾飞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问题总要解决,订立游戏规则是首要任务。严格的法律监控,高昂的违法成本是保证安全的前提。当年,三鹿发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是隐瞒,直到最终事态失控。而雅培工厂自检中发现产品可能受到甲虫及其幼虫污染,便主动召回并承担损失。这些欧美企业明白,隐瞒的后果将是无法承受的。这不乏前车之鉴。
2006年,吉百利在英国赫里福德市马林布鲁克的工厂管道泄漏,导致清洁设备污水污染了巧克力。和三鹿一样,吉百利选择了隐瞒,但是纸包不住火,虽然仅有42人发生食物中毒。吉百利同样名誉扫地。最终,不但承担召回100万块巧克力的损失,同时被伯明翰当地法院处以147万英镑的罚款。此事对吉百利造成重创。吉百利一度打算出售美国饮料业务并关闭15%的工厂。如今,这家英国老牌企业已被美国卡夫收购。
当然,订立游戏规则也非一朝一夕。成立班子以后的25年里,威利博士艰苦地和食品工业资本家以及一些政客作斗争,逐渐建立起美国食品安全的信誉。这才有了今天美国FDA的威望。同样,而为了保证法律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日本政府经常根据现实环境的发展,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自1995年以来,日本对《食品卫生法》先后进行了10多次修改。
建立共赢系统
尽管法律可以形成约束,但是暴利可以让人疯狂。大企业可以接受监管,而面临复杂的供应链体系,监管盲点难以避免。因此,食品安全法规的施行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进入工业化大生产时代,交易不再是农民赶集将商品卖给城里人这样简单,供应链往往很长,包括政府、生产商、农民、中间商、供应商等各个环节。在传统的供应链中,农户采取不法行为只能影响有限的街坊。而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若企业无法保证自身产品的安全,则可能令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受害。
2008年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西红柿在美国造成了恐慌。据估计,此次事件给西红柿产业造成了将近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06年菠菜遭受大肠杆菌的污染等事件中,美国菠菜商家们在一个月内就损失了将近1亿美元。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事故会给卷入其中的公司的品牌和声誉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时候,并不是其中一方的错。可能是政府部门缺乏执行力,同时又有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或者,农民未受教育,此外,零售商对供应商施压以降低成本也可能迫使供应商走捷径。”TüV南德意志集团专家Kok Yoong Chong表示,“理想的情况是,负责任的买家教育他们的供应商,同时,供应商教育基层的生产商或者农民。”
这意味着,保证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政府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单方面的行为,需要更多方的参与。事实上,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在内的整个供应链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因此在监管的同时寻找利益共同点不失为方法之一。
日本的“地沟油”危机迅速消失在历史中,并未如国内地沟油这样“屡禁不止”.严格立法和执法固然是原因之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政府找到了变废为宝的方法--“垃圾车用地沟油”.日本政府出高价从专业回收公司手中将地沟油购回,并将地沟油提炼后用作垃圾车的燃料。政府向专业回收公司开出的价格也相当可观,令不法商贩无利可图。与此同时,用地沟油替代垃圾车所需原料油,能使整个行政支出得到降低。日本政府和回收公司做到双赢,老百姓也可以放心不会吃到地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