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市一名小学生近日调查发现,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对于其实验及调查结果,北京市工商局称“不具科学性”。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公布近期对北京市场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称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回应公众关切,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管理部门尴尬的被动地位,然而,此次事件依然跳不出“公众质疑—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回应”的被动监管怪圈。
食品安全监管本不是一名小学生的“分内事”,正是由于“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小学生张皓才开展了查资料、做实验等一系列探究。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也能经常“特别想知道到底是不是这样”,多一点责任心、疑问精神和主动性,少一点利益干扰和被动性,那么利用比张皓优越得多的经费、设备和条件,是不是会有更多“具科学性”的发现,也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对比这名小学生的“较真”精神,有关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免有点被动和漫不经心,或许正是由于监管的“隐形”和食品安全信息的不透明,才有了小学生扛起监管“大旗”、逼迫有关部门被动回应的特有现象。
态度决定一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多措并举织密防护网,但首要的,是有关部门得拿出点小学生的“较真”精神,真拿食品安全当回事,真真正正把该做的赶紧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