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特供”不断,食品安全监管底气何来?

   日期:2011-03-28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18    


    自己种菜自己吃,不仅仅是农民了。如今有许多的行政企事业单位都可以自己种菜自己吃了。据媒体披露,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等多个机关单位在农村租地建农场,有的发动机关干部职工种菜,有的聘请农民工种菜,种出来的蔬菜专供机关人员食用。中石化、国家电力等企业的一些省级公司以及一些环保、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机关都开始自建蔬菜基地,实行食品特供。在当前一些地方农业污染、食品安全堪忧的背景下,租地"特供"绿色蔬菜的方式,在政府机关和大型国企中呈现出蔓延势头。

    追求健康是每个人的权利,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应尽职责。政府机关及国企自建基地实行蔬菜"特供",保障了自己机关人员的健康,同时也给农民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本身似乎无可厚非。但是,从这些享受"特供"单位的性质来看,无外乎都是手中握有行政权力或垄断资源的强势单位和企业。租地种菜实行"特供",虽然保证了食品安全,但如果按市场经济常规计算成本的话,租地雇人种菜肯定高于市场价格,说不定还是天价蔬菜。作为大多数只能发放基本工资和福利的机关和企业来说,干部和职工是无法享受到这种"特供"的。因此,这种"特供"往往和"特权""垄断"等强势词语联系在一起,应该引起大多数无法享受"特供"待遇的公民们警惕了。

    首先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导致新的分配不公,引发社会不和谐。吃得放心是政府应该提供给纳税人的基本保障。在食品安全存在威胁的时候,普通纳税人没有"特供",他们为何能够搞"特供"?就因为他们坐拥国家特权和垄断资源。他们的"特供"是一种普通纳税人无法享受的福利,严肃一点讲就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变相侵占。特别是拥有石油、电力资源的那些央企,一方面以垄断地位获取暴利,一方面又从国家领取补贴,同时上缴红利甘当"铁公鸡",早就引起公众的不满。如今行业与行业、单位与单位收入福利差距很大,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放任"特权"部门"特供"蔓延,只能造成新的分配不公,激发民众不满情绪,影响整个社会和谐。

    其次,更严重的是会加速社会公众利益保障体系的崩溃,损害政府部门在公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立认为,这种权力部门、垄断企业的自我保护体系会损害公众利益。权力部门为自保实行"特供",等于承认放弃或放松针对普通民众的食品安全管理。尤其是环保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样的职能部门也参与其中,负面示范效应更加严重。

    蔬菜中含有农药和激素,权贵部门就自建农场种菜以求自保,那么,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火腿肠中含有瘦肉精,下一步岂不是要自建奶牛场、养猪场了?一个自己都不敢吃市场供应食品的部门,它怎么有自信履行好监管职责,公众又怎么会相信他能监管好食品安全!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要把这一条落到实处,首先就要斩断政府"特权"机关的"特供",让他们也和老百姓一样吃市场上的蔬菜,喝市场上的牛奶,啃市场上的火腿肠。不然的话,他们反正有自己的"特供",公共食品安全监督再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又能咋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