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马红漫:成本只是集体涨价的借口

   日期:2011-04-02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30    

    继方便面和日化产品之后,报道显示,卡夫食品中国公司近日已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发改委已经约谈了相关企业了解情况,并明确表示,各类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不得随意搭车涨价,更不许串通涨价、哄抬物价。

    对于日化与部分食品的涨价,原材料成本上调成为厂商们众口一词的解释理由。但现在的问题是,成本提高是否必然意味着成品价的集体上涨、由厂商们提出的涨幅是否合理?

    不可否认,厂商们所称的成本上升问题的确存在: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00美元;而饼干蛋糕生产所需面粉等原料,也处于上涨通道之中,今年2月份用于制作饼干的特一粉相比去年10月份每吨上涨了170元。而且,随着去年年底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彻底终结,相应的税收也随之增加了。

    但是,成本及税费的提高并不是业内价格"齐步上调"的充分条件。毕竟在竞争充分的市场中,率先涨价者将面临其他同行的价格挑战与客户流失,更多厂商将会先尝试"内部消化".

    然而,国内日化与食品市场却经常出现厂商同步调价现象。2007年,国内方便面行业就曾出现过一次"集体涨价",最终调查发现,虽然成本只有不到5%的上涨,可价格却上涨了20%-40%.同样在成本上涨的大旗下,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等四大日化品牌近日齐声宣布,旗下洗涤类日化用品涨价,涨幅为5%-15%.至于因成本增加而导致价格上涨所占的比例为多少,却并未向外界做量化说明。更有康师傅6包一盒的家庭装蛋黄卷已从18元涨到27.8元,而此前其毛利率高达36.86%,产品如此大幅度涨价似乎并非简单的成本原因。

    究其根源,厂商们借成本上涨"东风"大刀阔斧调价的底气源于其强大的市场地位。例如,上述四大石化巨头,几乎占据了国内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康师傅蛋酥卷类的市场销售额占有率也高达28.5%,居市场第一位。

    虽然有媒体推算,一个三口之家在日化品涨价之后,每月多支出不会超过5元,对生活开支的影响并不算大。但问题是,这些日化产品大多为生活必需品,具有消费刚性。这类民生类产品集体提价,无疑将对人们心理上产生较大影响。发改委以约谈等方式介入市场,固然可以安抚民心,但只要成本占比不透明、巨头价格联盟现象续存,价格再次集体上涨的隐忧就难以彻底消弭。可见,对于生活品价格异动现象,主管部门除了要扮演好事后"消防员"的角色之外,还应当尽早着手培育健康的供给市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