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瘦肉精"事件卷入舆论漩涡的双汇集团,最近抛出了一个所谓的"代人受过"论。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等多名高管在不同场合表示,"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企业,双汇集团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
"代人受过"论不像是双汇某个高管的一时失言,更像是双汇集团慎重研究之后发布的危机公关辞令,其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要让公众和正在调查"瘦肉精"事件的有关部门相信,双汇集团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的生猪养殖户,以及那些在动物检验检疫环节执行宽松标准甚或以权谋私的监管人员,由于这些人在上游产业和监管环节使坏,导致"瘦肉精"猪进入双汇的猪源,使双汇在不知不觉中惹上弥天大祸。若果真如此,双汇因"瘦肉精"事件成为众矢之的,短短十来天损失了十几亿元,世界上再没有比他们更冤屈、更不幸的了。
事实胜于雄辩,双汇究竟是不是"代人受过",从已经披露的一些信息和材料中不难窥见端倪。首先,动物检验检疫环节标准宽松,一些监管人员以权谋私,对"瘦肉精"猪大开绿灯,固然要对把关不严承担应有的责任。但是,双汇一直标榜自己有"十八道检验,十八道安全",号称"除了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检测把关外,企业内部在加工环节还有十八道检测程序",这"十八道检验"竟然也让"瘦肉精"猪蒙混过关,双汇岂能把这方面的责任全部推给监管部门?
另外,3月15日央视播出的报道显示,济源双汇公司有关人员与猪贩、养猪户之间达成了高度的默契,前者对猪贩、养猪户送来的猪是"加精猪"心知肚明,只是提醒他们在送来前要"停药(瘦肉精)一周",这样送到厂里不容易查出来。济源双汇公司负责生猪采购的业务主管承认,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加精猪",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另据一家大型肉企联系人介绍,双汇按照猪的瘦肉率来收肉,合同约定不到70%的瘦肉率不收肉,一般的猪瘦肉率只有30%至40%,养猪户为"达标"只能添加"瘦肉精".看得出,双汇对自己收购"加精猪"非但不是毫不知情,反而通过"订单合同"及有关服务手段,鼓励、纵容养猪户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事情做到这个地步,怎么好意思说别人是罪魁祸首?怎能说自己是"代人受过"?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对"瘦肉精"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抓获了几名加工生产"瘦肉精"的重要犯罪嫌疑人,对"瘦肉精"猪养殖、流通环节涉及的责任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对50多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已移送司法机关12人。从目前情况看,较之两年多前的"三鹿奶粉"事件,这次对"瘦肉精"事件的查处,一方面有加大对公职人员究责力度的迹象,部分公职人员当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三鹿奶粉"事件中没有公职人员被追究刑责);另一方面,对涉事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则似有"从轻发落"的意思(三鹿集团原董事长、原副总经理等企业管理人员均被判刑)。当初,三鹿集团也曾将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的责任推给上游产业,说这些坏事都是奶农、奶贩干的,三鹿不能对此承担责任,事实证明,这种说辞不过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如今,双汇集团同样企图把责任推给上游产业,无非是千方百计要避免步三鹿的后尘,这种焦虑与恐慌不难理解,但法律能认同他们的"代人受过"论吗?
"瘦肉精"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它暴露了一个以猪肉食品生产为枢纽,以生猪养殖、流通、加工为渠道的违法犯罪作业链,其中每一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涉事单位和人员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法律不会要求双汇集团包揽作业链上的所有责任,但也绝不能认同双汇的"代人受过"论,不能任由他们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