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双汇熟肉制品4月6日在各卖场重新上架。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放心,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有市民说"问题出了才来这一招,明显是做样子给我们看。"(据4月7日《重庆晚报》)
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位消费者的健康,所以,食品生产者必须有良心。如果自己先把良心丢了,事后再做多少工作,恐怕都是难以补救的。这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带来的教训。
几年前,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毁于一旦,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国产乳品的不信任和国内乳品生产、销售的长期低迷。伤口还在滴血,记忆依旧清晰,悲剧却再次上演。双汇会不会沦为第二个三鹿?会不会成为推倒乳品、饮品、肉制品以及其他食品的国产品牌的多米诺骨牌?这是双汇集团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国内企业和全国民众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痛定思痛,我们应当反思并找出让企业不再像三鹿和双汇那样倒下的办法--
双汇倒在没有自律上。双汇曾将"诚信立企、德行天下"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曾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作为广告语,向社会宣扬自己奉行的商业伦理、坚持的诚实信用,以及对消费者的认真负责。如果真能用这些箴言有效地自律,即使前有养殖户添加瘦肉精,后有检疫部门监管虚设,瘦肉精也一定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但是,双汇显然没有依据商业道德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而是将道德变成好看的标语、动人的口号和遮羞的招牌,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舞动在手中。结果,"十八道检验"道道落空,"十八个放心"个个让人怀疑,并不难检验出来的瘦肉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其产品中。含有瘦肉精的双汇产品昭示着企业的无良,商人的少德。人们常说,法律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道德就是社会的第一道防线。自律,能够使企业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线。若能坚守住,便不会突破法律。
双汇也倒在"他律"的失效上--肉制品加工行业自律对具体企业"他律"的失效。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后,雨润、金锣等肉制品行业翘楚开始人人自危,加大力度各自彻查食品安全。无论结果如何,事件对整个肉制品加工业的影响已经形成,一次覆盖所有厂家的信用危机难以避免并将长期持续。行业是利益的共同体,也应是管理的共同体。行业的规则和管理,是对具体企业的有效"他律".如果当初乳制品、肉制品行业协会内部严格管理,对三鹿、双汇等重点企业严加管控,出台并执行严格的行业标准,发现问题并及时敦促整顿。那么,三鹿将不会因三聚氰胺毁灭,双汇也不会因瘦肉精而遭受重创,今天危及整个行业的危机便可避免。这两家企业,给不喜欢来自行业协会"他律"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双汇,还倒在检疫、工商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失效上。瘦肉精不是新东西,国家有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明文禁止,并且设置了专门的监管机关,规定了严密的监督环节,检查技术也并不复杂,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轻松地让瘦肉精无以遁形。但是,双汇事件中有关地方的检疫、工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致使从养殖、到贩运、再到屠宰等一系列监管环节形同虚设。这些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在市场上大面积泛滥,最终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标榜的知名肉制品企业。相比企业的自律和行业的管理而言,公权力以法为名进行的监管是更有效的"硬约束".硬约束监管缺位、制度流于形式,是最最严重的问题。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双汇负责人纷纷被免职,涉案公职人员被开除公职、停职检查,旨在实现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以及刑事制裁的司法程序亦已启动。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牛奶中不再有三聚氰胺、肉制品中不再有瘦肉精,唯有亡羊补牢,用有效的自律和严格的他律,才能建立起事关国民生命健康的可靠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