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食品安全面前不该有“下不为例”

   日期:2011-04-13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31    

    央视《消费主张》报道,在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是将白面用色素染色制成,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过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据了解,每天有3万个问题馒头销往上海30多家超市。

    瘦肉精风波未平,又一起食品安全问题出炉。还有多少食品经得起这样的暗访?为何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故曝光,都不能让那些处在黑暗地带的食品安全犯罪稍微收敛一些?"黑心馒头"不用玉米用色素,不用白砂糖用甜蜜素,过期馒头加工后重新出售,这样做都是为了节省成本。如此节省成本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是因为有一个成本被忽略了,那就是违法成本。倘若查处违法的利剑始终高悬,违法行为被查处的几率很高,企业就不会有通过违法手段节省成本的动机。

    有毒食品在国外也出现过,日本毒大米事件被曝光后,代理商自杀,三位政府官员引咎辞职。我们的一些企业在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之后,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如何承担责任,而是请公关公司策划诸如万人大会之类的公关活动,希望藉此度过危机。这种侥幸心理,是食品安全的大敌。

    要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当务之急就得建立起一个类似"一次恶意违法,一次恶性事故,永远从食品行业出局"的严格制度。对企业来说,只要你被查到有一次主观故意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那么你从此就被列入黑名单,永远也别想在这个行业继续干下去。公民的生命健康经不起黑心企业屡次试验,食品安全面前,根本就不应该有"下不为例". (湖南常德)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