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被揭露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成玉米面、黑面馒头等,工人不仅随意更改生产日期,还表示"我们打死、饿死都不会吃".染色馒头一经曝光,引起人们的热议,各地也纷纷突击检查馒头市场。
其实,染色馒头的事,已经算不上是什么爆炸性新闻了。当下社会的造假,已经达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境界".染色馒头只不过是继毒奶粉、毒韭菜、毒大米等等之后的又一"创举"罢了。"曝光-查处-整顿-消失-再曝光",食品卫生行业如此的整顿模式,不仅暴露出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更让我们看到了背后的"人为"因素,即有关部门的不够重视。
有多少"毒"食品可以重来?当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之时,当餐桌上的隐形炸弹无处不在之时,人们除了担忧和抱怨,还能怎样反抗呢?我们虽然不能寄望于政府的全能,但是,相关管理部门不能被动应付无所作为,等着媒体冒险去曝光,等着市民自己去声讨。从另一个方面看,"毒"食品事件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不可忽视:一是市民心生恐惧,哪怕是所购买的馒头没有问题,负面的心理暗示也挥之不去;二是"毒"食品事件的累积和升级会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由此引发的非理性情绪一旦被激发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如鲁迅先生所言,"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在笔者看来,每一次被曝光事件都是一场悲剧,悲剧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悲剧的重复发生。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但愿,这次染色馒头事件能对相关管理部门产生足够震动,并促使他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