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几件诸如"硫磺生姜"、"加料牛肉"等涉及食品安全的报道先后见诸媒体。
同样是食品安全问题,在不同地方不同事件中,政府相关部门反应基本趋同,即大胆披露、严查严打,决不姑息。
这些反应,充分说明了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和民生问题的重视、说明了当下舆论监督的进步,也说明了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知情权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可是,尽管严肃监管、惩罚给力,依然有人会担心"掀开黑心棉做的被子,买到致癌牙膏,喝到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到地沟油炸的油条。"这是为什么?
在百姓看来,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标准或者庞杂,或过于专业,或是覆盖有限,并不便于掌握和使用,反而更像种种公文。
已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只有更多地走下文件,让百姓掌握,才能打消黑心商家利字当头的侥幸心理。
依法律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的确,不少食品安全标准都在相关政府网站或媒体报道中免费可查。可是有多少消费者在买馒头或牛肉时能查到并弄懂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标准及实际用量呢?再则,食品安全问题标准涉及各级卫生行政等多个部门,究竟以何标准为准?个人如对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产生疑问,应该怎样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有时只需要服务上更细致些。如能适当在大型超市、集贸市场、生活小区等地设立一些类似于电子公告牌的设施,便于公众查阅各类食品安全标准等。不妨对一些居委会、业委会等基层和群众组织普及一些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常识,使其便于对生活居住地周围的食品生产、加工环境起到监督作用。有的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定标准上形成更大合力,提高相关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此外,依据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支持"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并明确管理部门,简化操作环节,也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只有进一步细化相关的行政措施,加强服务,将已经形成的行政条文如食品安全标准等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才能让人民放心,使群众满意。(丁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