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本身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农药和化肥等,这些相关环节可能让食品中含有微量的三聚氰胺。
五部委日前联合就三聚氰胺问题发布公告,规定除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为1毫克/公斤,其他所有食品均不得超2.5毫克/公斤。这是我国首次公布三聚氰胺在所有食品中的限量值,超量者将一律禁售。
彻查问题奶粉,三聚氰胺实名制,公布所有食品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从这一系列过程来看,针对三聚氰胺的整治手段的确在逐步加强。更可贵的是,这不是事后监管的加强,而是事前防范的加强。关口前移,问题食品才能得到严格控制。
这次公布的三聚氰胺限量值,是对临时管理限量值的取代,也是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后而制定的。临时管理限量值制定于2008年,也即"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出现之后。由于是当时三聚氰胺事件专项整治活动的产物,这个临时限量值严格来说属于应急举措,因而也只考虑到了奶品、乳品,并未考虑到所有的食品。新的限量值,则不仅将标准明确化,而且惠及所有的食品,相当于将应急举措变成常态管理。
不过,限量规定仍然让不少老百姓怀着疑虑而心有戚戚焉,有人问"为什么不能干脆禁止这毒物呢"?
记得香港食环署署长卓永兴谈及三聚氰胺时,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语---零容忍。他表示:"难以做到食物中完全没有三聚氰胺,所以不能如孔雀石绿般零容忍。"卓永兴还表示:"由于三聚氰胺常存在于环境中,如有些除草剂是允许使用三聚氰胺,所以到牛羊食了一些草后,可能摄入三聚氰胺,所以难以做到零容忍。"
三聚氰胺本身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农药和化肥等,这些相关环节可能让食品中含有微量的三聚氰胺。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估计,从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可能会在0.5mg/kg以下。这也就是说,三聚氰胺零含量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童话。
因此,从最初的针对三聚氰胺的临时限量值制定,就注意到对自然污染和人为添加的甄别上。由于自然污染难以避免,于是作出限量规定,但并不表明适量添加三聚氰胺是允许的。新的限量值同样明确了自然污染和人为添加的区分,但仅仅从字面上区分是不够的。究竟人为添加应该怎么认定?得有一套科学的可行的方法,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检查手段,而且必须要尽快这么做。
绝不能因为符合限量就漏过从事人为添加的投机分子。套用一条时下流行的句式:牛奶啊,你伤不起了!
三聚氰胺进入全球食品链是无可避免的事实。面对食品安全的挑战,政府和企业主动改革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检测标准、加强监管力度,无疑将全面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这对中国乳业而言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