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德
针对贵阳市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频频被侵犯商标专用权这一现状,南明区工商分局开展了共计23天的异地打假维权行动,查获假冒"老干妈"风味豆豉成品1780件、商标54100余张,为"老干妈"公司直接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据5月15日《贵州都市报》报道)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直接损害到正规企业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正因为如此,从国家到地方各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打假活动,然而,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就仿佛是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原上草",总是"烧不尽".我们看到,打假活动声势较大时,市场上总是"形势一片大好",可是风头一过,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很快又泛滥成灾。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默认甚至于纵容分不开的。在一些地方,"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开始演变为"地方包庇主义".就拿河南、湖南等地这些假冒"老干妈"商标系列产品的制假窝点来说吧,想必制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当地有关部门就看不见,而"老干妈"原产地的贵阳南明区工商分局从远道而来,短短几天时间里就查获了那么多制假窝点?如果"老干妈"是河南、湖南等本地的企业,当地政府及工商、质监等部门还会容忍假冒"老干妈"如此横行吗?
很显然,"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眼下已成为一些地方及相关职能部门纵容制假售假、阻挠打假的关键因素。然而,地方保护只能带来一时的虚假繁荣,最终损害的还是地方经济,这一点无数实践已经证明。而且,假冒伪劣商品的消费者大都是本地的老百姓,羊毛出在羊身上,就算地方保护真能繁荣本地市场和经济,那也是牺牲本地老百姓利益换取的。所以,希望各地政府及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要克服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就算不为他地企业和本地消费者的利益着想,也该顾及一下自己的脸面。终归,外地工商部门在自己的地盘上打假,对自己来说也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