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追究食品积弊根源:跳出道德看食品安全

   日期:2011-05-2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22    

    "我想买块地,自己种菜种粮食".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一些网友发出这样的呼声。菜有农药化肥超标,肉有瘦肉精添加,以前被认为可以放心大快朵颐的水果也被爆出膨大剂和催熟剂……我们到底还能吃什么?为保障群众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一场"餐桌保卫战"正在打响。

    "保卫餐桌"需要抓住根本。追究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很多人会将之归咎于监管的不力与道德的滑坡。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剖析,或许能得出更深层次的答案。

    食品有毒!良心去哪了?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又接踵而来,还有"牛肉膏""化妆猪""硫磺姜""爆炸西瓜"……从最初的心惊肉跳到出离愤怒,再到而今的无奈调侃,习以为常,我们似乎已经"审食品安全疲劳"了。

    2011年5月4日,一则来源于华西都市报的消息在微博上迅速传播,曝光成都部分大酒楼、火锅店、水吧的"自制鲜榨饮料",实际上是添加剂混合液,橙汁是砂糖、香精、食用胶、诱惑红、柠檬黄、酸味剂等添加剂的勾兑,而花生奶则是葡萄糖、麦芽糊精、白糖、黄原胶、瓜尔豆胶、抗结剂和着色剂的混合产物。化学专家称,长期过量饮用这样的饮料有致癌的风险。

    而在杭州,有关部门在抽检发现了硫黄熏蒸过的干辣椒、枸杞等干制蔬菜果品,海带、莴苣干等则非法使用了一些添加剂。

    上海一家小型食品企业违法使用人工色素"柠檬黄"代替玉米粉,生产所谓"杂粮"馒头。除此之外,工人将过期馒头回炉、贴假时间标签等行为也被曝光。

    "避孕药"黄瓜的风头还未过,西瓜因为使用膨大剂而爆炸的新闻又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类似的新闻还有早前的肥大草莓。农业专家在现场调研之后发现,西瓜爆裂的原因和气候有一定的关系,瓜农不当使用"膨大增甜剂"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

    食品生产是个良心活。无论现代化的流水线,还是传统的小作坊,生产过程都可谓"天知地知良心知",而消费者只能"眼不见为净".我们只能说,良心去哪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现在,天难道都要塌了?

    劣币驱逐良币 食品积弊不能全怪商人无德

    市场经济既是"诚信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可以提倡企业流淌道德血液,却必须正视企业逐利的现实;我们可以提倡企业的道德自律,却并不能把"宝"全部压在良心上面。

    早在上个世纪马克思就说过:"一旦有适当的机会,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马克思所讲的就是资本自有的逐利本能,食品行业同样逃脱不了。当市场经济兴起之时,资本的本能就开始发挥强大作用。用各种有毒物质"炮制"出来的食物,通过鲜亮的外表、提前上市或高产等多种形式,获得高额回报,挤压正常生产食品的市场空间,继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直到有一天,市场上所有正常生产食品的企业全部倒闭,"良币"退出市场,所有的企业都"造假制毒".

    从这个层面上看,要想在市场上生存下去造假也是"被迫而为".此前就有制假者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这样做赚不到钱,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南方日报的评论说,因此,食品的积弊不能全怪商人无道德。只要存在无风险获得高额回报的空间,毒食品就必然不绝。最近几年集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资本开始发挥效力,而此时法律和监管没有跟上,生产不安全食品可以无风险获利,才使得"不安全食品"驱逐"绿色食品",整个市场为食品的"劣币"所占领。

    食品安全背后的农业之弊

    我们在为食品安全问题胆战心惊的同时,越来越多人将视线投向食品安全问题背后的农业之弊。

    英国金融时报网上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农村现在真实的衰败状况,绝对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特别地,随着80后和90后新生代农民工成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下挫,土地荒芜成为普遍现象,富有体力的劳动力也大多不会留在农村。像中国这样,有三五亿人长期不是在居住点附近就业,而是在全国地域范围内大规模的流动,着实是举世罕见。

    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对于中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其最致命的负面影响是农民自己不养猪、不种粮食了,更别奢谈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了。现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像石化、造纸、纺织等高污染项目,往往成为那些所谓的"富裕"村镇的经济命脉,而与之伴随的则是工业垃圾带来的重度污染,甚至出现令人毛骨悚然的癌症村。于是,食品基本等于工业化生产制造。

    《新商报》的文章称,尽管国家一再出台各种惠农政策,但如今中国许多乡村,仍然处于现代化滞后、收益微薄的境地。菜贱伤农,其实也伤就此出现的"省事田",多半是撒完化肥农药就完事大吉。这样的耕作方式,年复一年的结果就是土地质量下降,农产品的质量下降。

    城市日新月异地成长,耕地在不断退守着防线。诸多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越来越多地伴着庄稼"翩翩起舞".重金属污染乃至农药残留,带来的是铬米,是毒豇豆……一系列的食品问题,恰是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之中,人类给自己制造的麻烦。

    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之中,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同样重要。现实的情形在于,如今中国农村9000万上下的60岁以上的劳动力,正在以他们微薄的力量,为13亿人提供着丰富且廉价的食物。农村的疲敝与贫困,让现代化的耕作方式很大程度上和他们无缘;而城市与工业的不断入侵,让土地遭遇越来越多的污染,让耕地变得满目疮痍这其实才是问题的核心,农村已经无力给人们提供更健康的食品。这不是农民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从生产环节去寻根,还是从监督环节去探源,其实都不如切实解决城市与乡村的冲突入手,以真正的战略性思维去建设我们的城乡来得更实际。(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等报道)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