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5月30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社论指出,台湾塑化剂毒饮风暴持续延烧,重挫台湾食品安全信心,如何有效防范于前,事件爆发后更能除恶务尽,并依据危机处理SOP将伤害尽速降到最低,重建民众信心,值得两岸共同重视。
社论说,台湾毒饮料风暴爆发以来,台当局及业界紧急采取一系列措施。塑化剂污染饮料与食品消息一曝光,台湾生产业者立刻将所有受影响产品主动下架回收;未使用昱伸公司起云剂的厂商,则公布其供货商名单并送检产品以示自清;四大超商也暂停销售尚未取得商品检验报告的运动饮料。厂商及通路商的做法值得称许,本身虽然因而承担若干损失或作业成本,但确实可以避免民众可能受到的风险。
社论表示,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及地方卫生局同时开始追纵非法添加塑化剂的起云剂流向。信息显示,曾使用昱伸公司问题原料的中下游厂商达95家,影响的品项从饮料、果汁到保健食品多达130项,由于添加起云剂的产品种类过多,台"卫生署"当即宣布5大类含起云剂食品,若在31日前未取得安全证明一律下架回收,以彻底消除民众"哪些东西才可以吃"的疑虑。
危机处理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信息透明,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网站每天公布问题厂商名单和产品追查进度供民众参考,相关部会也及时透过媒体向民众公布事件发展进程。
社论认为,昱伸公司销售非法添加塑化剂的起云剂已5年,已有罹癌民众质疑,是否因长期服用昱伸下游产品而致病。虽然目前尚未证实任何塑化剂危害人体致死个案,署立医院仍于28日起开设"咨询门诊",接受民众咨询。"咨询门诊"制度建立,当可消除民众不必要的疑虑,并及时对受害者进行医疗救助。
倘若证实塑化剂确实对身体造成危害,索赔问题将是民众关心的焦点。台"法务部"已主动成立项目小组,督导各地检署侦办相关案件,并透过媒体报道让民众了解此类事件的司法救济渠道,如果权益或健康受损,可以提出民事诉讼,还可透过假处分防止厂商脱产,"民事诉讼法"可进行"集体诉讼","消保法"也有"团体诉讼"规定。
社论还说,现行检验机制似已无法有效防堵不肖业者添加有毒物质,台"经济部"乃研拟从生产制造端源头进行管制,把食品添加物业者也纳入食品GMP认证的自主管理对象,进行强制认证,希望改进行政作业手段,对食品进行更严格的把关,让民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