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维护食品安全,合作远比建黑名单有效

   日期:2011-06-15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652    

    据报道,6月13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和卫生部共同主办的"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座谈会在京举行。会上,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正在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体报道平台,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以此打击他们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信息的势头。毛群安还表示,有关食品安全报道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给国家的食品工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作为目前食品安全系统的主要监管力量,卫生部承载着极其重要的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不过,让人后怕的塑化剂风波尚未平息,毛主任便指出要建立媒体记者的黑名单制度,以维护国家的食品工业发展,多少还是让人有些不解。我们并不愿意去怀疑卫生部提出此一做法的善意,但却难免对建立记者黑名单的具体做法产生怀疑。

    作为主管卫生工作的行政部门,卫生部是否有建立媒体记者黑名单制度的职权,这是值得考问的。卫生部并非新闻主管部门,却声言要"对极个别记者建立黑名单",尽管所涉及记者必定也会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联系,但这种黑名单制度或仅仅可以理解为"卫生部不欢迎的记者名单",效果如同某些明星、企业列出自己不欢迎的一些媒体记者名单,而冠之以"黑名单"的称呼,恐有越俎代庖之嫌。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拥有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事件内幕往往扑朔迷离,不消说媒体,即使是卫生部委派的专家人士,也未必能做到"一针见血",不犯一点错误。因而,在法律层面,报道失实的记者依然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失实报道只要得到纠正,记者和媒体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即使有证据表明该记者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失实,也必会有司法机关介入进行鉴定。而对于卫生部而言,自己并无能力、职权对记者是否存在主观上的恶意报道作出鉴定。而如果不能证明该记者是恶意为之,那么此黑名单的意义又何在呢?

    我们相信卫生部意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大局。然而,建立黑名单是否可以在逻辑上与此目标相贯通,实在令人生疑。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一派乱象,卫生部在各大事件中发挥的监管作用有目共睹,但如果没有媒体的大举介入,恐怕大量震惊中外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会被延迟发现乃至遮蔽。从三鹿毒奶粉,到地沟油,再到各种不为人知的添加剂,媒体总是一马当先,奔走在食品安全监督的前线。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卫生部在职权模糊、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要启动针对媒体记者的黑名单制度,必将损害广大奔走在食品安全监督第一线的媒体人的热情与信心,也将直接破坏食品安全这一大局。

    时至今日,在食品问题上,"不敢吃"已经取代了"没得吃",而成为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在"不敢吃"的年代,我们目睹了行政监管力量并不能完全有效应对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从食品安全的立法层面,到具体监测机制的设置,再到有关各种添加剂类型、剂量的标准制定,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些不足和漏洞。这也表明了要应对今天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风波,媒体、公民的监督已经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在互联网时代,空间对于信息传递的障碍已经被消除,这就使得监督行动可以更具时效性。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下,作为掌握整套专家力量的卫生部,如果能和媒体、民间的监督力量形成合力,对于预防、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也必将受益颇多。

    6月14日,在卫生部提出建立记者黑名单制度的后一天,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启动。出席该活动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希望各界积极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一个国家,从当政者到布衣,从行政力量到舆论力量,都在努力应对食品安全的困局,彼此之间的积极互动、合作远比针对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更为有效。至于卫生部所担心的食品工业的发展,想必该行业迎来春天的前提也在于食品安全问题获得了一个制度性的解决方案。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