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奶粉“洋溢价”无可避免

   日期:2011-07-09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43    

  邹卫国

  婴幼儿奶粉领域,跨国品牌的市场份额随着价格一起在上涨。在过去的12个月中,几乎是每两个月左右,这些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就会出现一波比较显著的涨价。但是,涨价并不妨碍他们市场份额的提升,这些奶粉甚至在某些区域出现短暂的供求失衡。在今年春节前后,内地对这些奶粉的需求,甚至造成了香港的奶荒,一时奶粉一罐难求。

  现在,作为这种供求关系的某种体现,又一波涨价潮来临,跨国品牌的毛利进一步上升。内地的厂商也在试图利用这种现象。他们将国外奶粉重新包装,然后在国内以外资形象推广,成为这个行业的一种商业模式。

  可以说,婴幼儿奶粉正出现一个超额利润区间,即使是同样的奶粉,产自国外的产品能够卖出更好的价格。我们姑且将这种现象,叫做奶粉的“洋溢价”。“洋溢价”的形成,固然与本土主流品牌的丑闻相关。2008年的乳业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个拐点,本土品牌已经没有办法得到公众的多数信任。

  任何品牌都难以避免丑闻,但一个行业在丑闻发生了三年之后,仍然无法获得谅解,那就值得深思了。

  从本质上说,跨国品牌并没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在诸种价值的排序中,将股东的需求置于公众健康的考虑之上,乃是普遍现象。

  譬如,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但很多准妈妈、新妈妈和她们的家人往往就会遭遇配方奶粉厂家的强力推销。你甚至会疑惑,是不是他们的奶粉比母乳的营养还要好。包括跨国品牌厂家在内,这些推销甚至会违规发生在医院里面。

  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说明,所有的公司,都是将利润置于婴儿健康的考虑之上的。不过,国内的公司更甚,将廉价的有毒奶粉添加进入配方食品,在2008年的时候,曾经普遍发生。

  既然都只是类似的道德水平,为何会遭遇不同的对待?如果要说他们之间的差别的话,那关键的只能是产地以及与产地相关的食品安全体系。

  可以说,对本土奶粉的不信任,本质是对奶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不信任。一个产品能够出厂,就说明食品安全体系是认可其符合国家标准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奶粉,一定是合格奶粉,但一个被认证合格的奶粉是否安全?问题就出在这里:为数不少的人认为,国家认可的“合格”,并非一定“合格”抑或安全。“洋奶粉”溢价现象,本质是中国的妈妈们在用脚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体系投反对票。

  对于本土奶粉,中国妈妈们信心的丧失,并非一个突然发生的事件。在我们看来,这与中国处理相关事件的手法密切相关。

  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政府主导的行业整顿行动往往会展开。此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公众健康的考量并未被置于首要位置;有些时候,所谓的“就业、税收”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词;在处理结果上,可以看到部门利益扩张的浓重痕迹:安全事件每发生一次,政府对相关领域的干预就更深一步,但问题并未解决。

  事实上,发生安全事件的企业,严重违背的是法律。一般而言,相关事件的核心就是利益受损的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官司。但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予以主导的却是行政体系。此过程中,可以说司法系统不作为或作为不充分,亦可以认为,行政过于强势:在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上,我们看到了很多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方案的诉求被压制的案例。

  违背法律,但行政化处理。行政主导的处理方式下,弱化了社会对法律的尊重。此过程中,各种利益相互穿连、缠绕,加重了法律追究与行政处理的不平衡,最终理想的解决方案难以获得。在奶粉安全问题上,这成为本土奶粉的社会信任瓦解的重要原因。而一旦社会信任瓦解,公众只能从外部获得解决方案:地球是平的,“洋溢价”由此不可避免的出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